无缘诺贝尔奖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 高一(1)班 金翔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一(1)班的金翔。很高兴能在国旗下讲话。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为,《无缘诺贝尔奖告诉我们什么》。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已经全新出炉。不出所料,日、美、德等国科学家再一次大包大揽诺贝尔奖各科学奖项。消息传来,无数国人又是一声叹息,为我们国家没有人得奖感到遗憾。就像各个班级每周这个时候期望获得流动红旗一样,中国人总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情结。的确也是如此,诺贝尔奖基本上代表了世界上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有谁有哪个国家不想获得呢?。不过我认为,与其纠结有没有获奖,倒不如理性思考没有获奖的原因。

       李开复先生曾经总结美国多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他说美国今天的科学成就是基于这个国家140年前开始的科研和教育政策,尤其是二战之后对科研的重视;同时大量科研经费投入之外,具备大师智慧的官员对美国的科技战略意义重大。

       作为学生,我更侧重于在教育方面思考这个问题。任何科学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是个人天赋的问题,更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在专业方面取得建树,我认为首先应该有着对科学的痴迷。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在刚刚开始轻敲科学之门的中学阶段,我们应该有着对未知科学进行了解的渴望、对科学精神追求以及一种来自心里的热爱。所以,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对科学是否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有没有发展这种兴趣。当我们临渊羡鱼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也可以发掘自己的钻研能力?学校正在举行第九届科技节,虽然我们的探究可能水平还不高,但是谁又能否认小溪有一天不会成为大江大河呢?

       其次,我认为我们整个教育环境应该为激发青少年想象力提供便利。现在可怕的是:我们想象力的萎缩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阶段。为什么所有的学习都只是为了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对问题提出质疑呢?没有了怀疑能力,我们都成了千篇一律的乖孩子,对权威唯唯诺诺,对正确答案俯首帖耳,我们都成了在学习上急功近利的商人,失去了对知识探究的乐趣。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环境应该鼓励青少年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而不是扼杀青少年的学习个性。

       我们还可以看到,所有诺奖者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他们获得世界认可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很多人都缺乏这种人生的毅力。整个社会充满了享乐主义的想法。追逐奢侈品、别墅和豪车,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比比皆是。这样扭曲的社会氛围里,对科学的兴趣成了笑话,对科学执着的人成了傻子。所以,我认为,朝诺奖方向的努力,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消除自身的浮躁,沉下心来,抱着对科学致敬的态度,扎实努力,步步进取。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知网,与其不平于没有得奖,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思考不足,因为,反思精神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