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小洲村绿道的感受

作者:初二(8)班 王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初二(8)班的王力,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骑行小洲村绿道的感受》。

       暑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社会实践作业——考察广州的绿道,我按照要求完成了。虽然天气热,我了吃了一点苦,但这份独特的作业给了我许多意外的收获。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骑行绿道的发现与感受。

       烈日炎炎的一个周日下午,我和同伴从中大地铁站出发,40分钟后,就到了位于大学城旁的小洲驿站。一个出租自行车的驿站,竟然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走进了一座岭南园林。驿站里种有龙船花、芭蕉、小叶榕等植物。让我惊奇的是那里的三百多辆单车摆得整整齐齐,而且全部都是崭新的。两个管理员告诉我,这些新单车是一个星期前运来的,替换了原来的旧单车。让我感到纳闷的是,有那么惬意的环境,那么崭新的自行车,可除了我之外,小洲驿站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租车。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这里所提供的服务鲜为人知的缘故?我不得而知。我问管理员:“我是今天第几个来租车的?”管理员说:“你,是今天第8个来租车的。”我心里更是吃惊,按出租一辆自行车一小时3元,游小洲村最多只需三个小时,那么小洲驿站一整天收入大概只有不到一百元。这个收入能维持驿站的正常运转吗?看来,小洲村绿道的宣传不到位,人气不足,大量的投入似乎有资源浪费的感觉。

       小洲村是一个具有水乡味道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我们骑车到了桥边,只见桥上水泥地板热得滚烫,烈日仿佛要将一切事物化成焦炭。忽然我发现桥上有一位老太太在晒龙眼干。她见到我们,主动亲切地打招呼,并热情地帮我们指点骑行绿道的方向,还叮嘱我们说:“要小心点,骑慢一点儿。”老太太的朴实、热情和好客使我有些感动,这不是我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古朴善良的民风吗?

       我们转入另一条小巷,青石板的路面有一滩一滩的黄泥积水,抬头一看,原来有房子在修建。继续往前走,发现每隔十几米就有一户人家在盖房子,到处是建筑工地。原来,小洲村也是一个艺术村,学画画的学生很多,随处可见到他们在写生,他们在这里租借画室和住处,于是房子开始供不应求,不少村民就开始大兴土木建设新房用于出租。原本干净整洁的小洲因此变得砂石遍地,让人心生惋惜。河涌里的水因为各种污染而发出难闻的异味。什么时候开始,灵秀的小洲村在慢慢失去她的美好?人们对物欲的强烈追求固然导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淹没、毁坏了文化。

       呆在家里享受凉爽的空调惬意地看书是一种生活,在烈日之下穿行树林痛快地迎风骑行也是一种生活。我更加倾向后者,因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是我所向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时候,亲身去体验,去开阔眼界比在家里看书要好得多,不出门就永远感受不到生活的真谛。

        我骑行小洲村的感受也许是微不足道,但这是我自己的真切感受,我珍惜它。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