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同窗之情

作者:高一(1)班 李文甫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一1班的李文甫,我今天的讲话的题目是《历久弥新的同窗之情》。

       5月4日至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访问,该国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访问的非洲国家。6日,在亚的斯亚贝巴国家宫会见了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很巧,埃塞现任总统穆拉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与李克强为同时期的北大校友。两名北大的学霸在国与国交流时会面了。而且会谈始终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进行。李克强总理与这位校友谈及了往事。这里有些小片段,穆拉图问李克强:“你当时住在哪一栋楼啊?” 李克强说“37(号)楼,你呢?”他说:26(号)楼。”李克强说:“我们很近啊!都在北大校园的西南部。我们在学校里住得很近,现在我们虽然国家相距遥远,但我们心灵的沟通是无障碍的。” 他对穆拉图为中埃、中非关系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和感谢。穆拉图则对李克强来访表示欢迎,对当前中埃两国间关系发展的现状表示满意。埃塞俄比亚是个屡遭恐怖袭击的国家,李克强与作为国家元首对穆拉图原计划只是进行礼节性会见,但穆拉图亲自提出将礼节性会见改为正式会谈,这显示出对到访者的重视与高礼遇。

       看,一场会谈变得如此的亲切。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友好变成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友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打上了浓浓的同窗之情。他们的校友关系在两国关系友好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校友关系,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平常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这种同窗之间的关系,这么多年来人们都在歌颂着它,无论是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相隔有多久远,各种变的东西下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情谊。这种情谊是经得起岁月冲刷的,随着时光的推移,也只能使其变得更为坚固,更有内涵,更经得起考验。

       从去年的中考走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月了,在高一也走过了九个月。我从这所学校的初三(3)班来到了高一(4)班,在与高一(4)班同学们感情一天一天加深的同时,和以前初三的同学感情仍然一点也不减少。十年寒窗苦,我与我的同窗好友,曾一起跑长跑,一起吐槽难题,一起参加中考,在考场前互相打气加油,直到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常常也是和以前要好的同学约出来打球,打饭,聊着在各个新学校的新生活。记得开放日那天,有很多的同学来到我的班上来看望我,看见他们,仿佛又看到了昔日那年初三奋斗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分。然而眼前的,就是我们高一的文理分科,这条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还是分开了两条岔路,一部分人选择了一条,另一部分人选择了另外一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我们仍然要为我们的命运做出选择而与另外一些人离别。我,又从四班,来到了一班。唯一不变的,只能是心中那阵同学与同学之间才有的同窗之情,这十分难得的,这十分得珍贵,每每增进一点,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它是积累的果实。

       如今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高考了,又是一届,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又是一次的分开。此后各奔东西,追寻自己的理想,心中与昔日一起奋斗的小伙伴,留下的只是同窗的情。

       这个关系,是那么的耐人寻味,因为它的周围点缀着往事的酸甜苦辣,和牵挂着与你同享这些酸甜苦辣的同窗好友。分离,只是为了日后的重见而添加更多的能量,这股能量,使我们在再一次相见时感到欣喜,为这不变的情感又添上了一笔。当你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我们的青春被这段关系所联系着,我们在其中感悟,收获,回归,再笑着,面对新世界。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