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何以致青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二2班的谢瑾同,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校服何以致青春》。
媒体日前聚焦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观内容并没有很多地提及到,倒是该校学生穿着校服接待客人引起了争议。网上有意见说:北师大第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
上个世纪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现校园;二三十年代到共和国建立前,中式旗袍在校园得宠。后来40年间的校服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 “大麻袋”也就是我们现在穿的运动服一统天下。
穿着肥大的运动服,就像穿着个米口袋,青春啊,就这么被湮没了。更糟糕的是,你没法选择。以至于还出现过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个学生说,我考不上好学校都是校服害的。甚至还有人祈求道:“神啊,请给我们一身好校服,还我们一个闪亮的学生时代吧!”
肥大松垮的运动服式校服无疑是方便的,我们可以穿着它任意转换在文化课与体育课之间毫无负担,这样的校服既可以在平时穿着,也可以穿着它运动。可是这种运动服式校服也确实有它的缺点。
首先,它没有起到审美的作用,很难使人区分出男女同学,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你看,很多学校都有 “不允许学生私自修改校服” 这样的校规。这说明他们不喜欢每天都须穿着的校服,这时候,我觉得学校可以探究为什么学生不愿意穿着校服,然后进行改进。
其次,松垮、随意的校服不利于仪态养成。无论是坐、还是站,运动校服都很难表现出得体的仪态。甚至有人极端的说:中国人没有坐相、站相都是校服害的。
第三,它不能表现我们全部的青春魅力。运动式校服当然可以表现动感,但是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并不都是在竞技和娱乐的状态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如果有一身不同于运动服而又切合我们身心特点的校服,那是多么好啊。
公允的说,中大附中的校服在所有学校的校服中还算是比较美观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可以改进的。第一,现有的运动式校服可以再改进。其次,可以设计运动服以外的校服。听说,学校曾经是有礼服校服的,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流行开来。
校服不仅是一种统一着装、统一标识,它更应该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精神气质和我们这个年龄的青春的美。看看台湾、香港、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校服,我真的很羡慕。我很希望中大附中有一天能再有符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校服。
再回到北师大二附中学生接待米歇尔的事情上,我们可以说,学生们是以平时的生活学习状态自然地展现在客人面前,没有刻意为之。我们还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接待客人的方式,我们觉得运动装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仍然觉得:在比较严肃的社交场合,更不要说外交场合,我们应该有更得体的服饰和礼仪,这一方面是展示我们自己更有品味的素质,也是对客人最好的尊重。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