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笼罩的GDP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我国改革开放30 多年取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我们的物质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是令人瞩目的进步。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很难找到干净的河流,土地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灰霾天气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天气状况。
什么是灰霾天气?灰霾天气是由一次颗粒,如尘埃,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转化成的二次颗粒物在低空大气中过多积累而形成的天气状况。其表现是:空气混浊,能见度低,天气阴沉。这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交通环境变差,结果是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和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以广州为例,最近几年,灰霾天气的程度和频率都有增加,而在北方地区,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灰霾天气固然有自然本身的原因,但是最近一些年,这种天气状况加剧的原因却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发展经济、提升GDP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应该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可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GDP又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一点,西方是有先例可援的。比如英国伦敦曾经就是污染非常严重的地方。但是这些西方国家意识到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危害性,并且及时纠正了错误。他们将原先以耗费大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了以技术领先,耗资耗能少的、相对绿色环保的集约型经济。
可是,为了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以西方国家为鉴。我们现在仍然是以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从80年代至今,我们的各种矿产被大肆开挖,植被被破坏,而矿区的后续处理只停留在考试卷上。我国依赖煤炭发电的程度仍然很高,而国家对以燃煤发电工厂所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过于宽松。国民汽车保有量大大增加,但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效果并不大。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对环境污染的人为活动。灰霾天气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明显,而且这种趋势在向新兴经济区不断蔓延。我国用了比其他国家短得多的时间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指标,但同时我们亦用更短的时间,达到了发达国家用200年才到达的污染水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在很多时候都将GDP摆在首位,片面的以GDP作为发展指标,最终结果是导致了环境极大的破坏。
要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关键在于政府指导思想和职能的转变。不能持唯GDP论的思想,经济要发展,生活质量更要保证。当GDP的发展和环境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宁愿要一个较低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实经济转型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改善能源品质,使用大气资源的前提是保证民众生活水准。要努力建设法治国家,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超越法律。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健全,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那么作为每一个个体的公民,我们应该不断增强公民意识。一方面,我们要尽量以环保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关注环保等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并以适当的形式去行动,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大的生活环境又和我们每一个息息相关。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