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我的心声

作者:严钦熙

       九月的秋阳让人感觉宁静。此刻,站在清凉的晨光里,我身心清爽。首先当然是因为季节物候的变化,常年炎热的广州不再使人热汗涔涔,而是进入了让人沉静、思考、收获的季节;更重要的却是因为中大附中特有的校园氛围让我觉得骄傲而满足。那么中大附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校园氛围呢?

       校园的电子屏上闪回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的校园:简洁、精致、典雅、友善、和谐。

       我们的校园:青春、活力、健康、阳光、向上。

       我们的老师:宽严相济,爱自真心。

       我们的学生:言行得体,自信大方。

       中大附中力求营造——青春之美、文化之美、规范之美、自由之美——的校园。

       这应该是对我们校园氛围最恰当的描述。现在,我在这里说话,内心被一些美好的东西浸淫,被一些美好的东西打动。这些美好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在这个友善和谐相处的师生共同体里、在这个不断成长、不断丰盈的生命的共同体里,在这个知识和文明不断传承的文化共同体里,我们每天都在积累,而这些积累到某一天就会产生奇迹。

       今天9月10日是教师节,从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独确立第一个教师节到现在已经30 个年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尤其是目前在世界上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没有不重视教育的。而中国大陆由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和之前的历次政治运动,知识和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好的文化传统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虽然1976年”文革“结束到1984年时已经过去8年,但是教育还远远没有回复元气。设立教师节表明国家真正开始”尊师重教“,同时也正好契合了中国人常说的”什么行业不受重视,就设立相关的节日“之语。我很幸运,赶上了第一个教师节。198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新作老师就遇上一个本职业的节日,自然有些欣喜。记得那时的报纸刊登了一些有关对教师褒扬的文字,比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护卫着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全社会都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等等。而最实惠的是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份节日费。那些从教多年的老师不断有学生来看望,还有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从外地寄来祝贺的明信片,看见老师们陶醉在自己的成就感里,我的心里自是羡慕。我也暗暗对自己说:我也会努力去工作,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将来也会有学生来看望我吧。

       弹指一挥,转眼30年过去,我从湖北而广东,从青丝满头到白发微染双鬓,所教过的最大的学生如今已是45岁左右的人了,他们的孩子大多已经是初中高中毕业甚至进入大学。现在当然常年都会有学生以各种形式来向我表达尊敬。在感慨时间无情时,我又特别感谢命运的安排,感谢教师这个职业的恩赐。我获得了也许比所有其他行业更多的收获。为什么?如果一个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30年,他所加工的产品应该是不计其数,可是有哪一个产品会记得他呢?一个建筑工人甚至一个建筑师他们做了很多房子,但这些房子并不认识他们。其他职业的人也许做同事很久但关系也就是同事关系。而教师则不同。你善待过学生,哪怕因为某些主观上你并非恶意而没有善待过这个学生,学生总会在心理上留下对你的印象。学生爱我、尊重我,这是值得我欣喜而珍惜的情感;就是学生怨恨我,这也是一种对我的情感表达,这种怨恨会让我日后更加警惕自己的教育言行

       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句话让人有些悲壮和感伤。我的理解是:蜡烛的确在燃烧自己的时候照亮了别人,可又何尚没有照亮自己呢?老师当然教给了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了知识,也给了学生一些人生道路上的引导,但老师也并非就是单方面的给予学生。和这些年青而蓬勃的生命在一起时,老师们能够时刻保持年轻和愉快的状态,学生求知的眼神和对师者的尊重时刻给予老师激励。在中大附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相得益彰。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一方面要向我的同仁们表达节日的问候和祝愿,另一方面也要向亲爱的同学们表达真诚的感谢,是你们努力的进去才使老师的职业和生命更有分量和意义。

       生命的共性就是生长。对于人类以外的生命来说,时间只会使它们的高度、体积和分量增加,所以它们只是生长。而人,除了体格的强健外,还有人格的健全、心智的进步、思想的丰富和深邃,这,就是成长。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指教师承担着着学生身心、人格成长的责任,而学生呢,你们也肩负着使自己的生命不断丰盈的使命。

       再一次说:亲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