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三个头脑
(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
在春暖花开、万象更新之际,大家又回到了校园,回到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地方。新的课本、新的任务又在等待着大家。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附中校园,也是本人所经历。准确地说,我是一个采访者,有一些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月中旬(15号、16号),我校承办了省招办统一布置“自学考试”——就是不在校园集中学习、没有老师当面授课,由学生自主业余学习而通过的考试后发给文凭的一种国家和社会承认的教育模式。当天有一个特殊考生引起我的注意。因为绝大多数考生是20多岁、30多岁的人,而他白发苍苍、一身布衣、步履沉缓,明显是一个老者。别人为了生活而拿文凭,他应该不需要文凭了。当考试结束时,我拦住他而与其交谈。朱师傅向我介绍了自己奇特的经历。他出生于1951年,番禺人,父亲是右派,所以初中未毕业就走向社会。进工厂、当学徒、干苦力,做车间主任,做工厂夜校老师,做会计、做法律顾问等等。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熟一行。职业多多,经历不凡。在工厂做工人成为大师傅;做工人夜校老师,教物理、教语文;工厂倒闭下岗之后,到小企业做会计,考了会计证;业余自学法律,当他人的免费法律顾问,退休后又来通过“自学考试”去取得法律专业的文凭。一路走来,就是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工学结合,学一行就精一行,热爱学习,不怕困难,战胜挑战。一路充实,从来没有感到空虚无聊,也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击倒。
同学们,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个故事较平淡,没什么曲折的情节。但是应该给同学们一些启发。生活需要思考,在现今社会,同学们的学习条件大大改善了,资源丰富,而且同学们能直接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环境。你们拥有更广博的见识,更高的起点。大家要更珍惜青春时光,“少年好学,如日出之阳”。让知识丰富你的生活。丰富你的精神世界,强化你飞翔的翅膀。
俄作家契科夫说:“人生有三个头脑——天生一个头脑,从书本中得来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一个头脑”。人生就是这样,第一个头脑---天性禀赋---有差异,但人与人形成差异的更主要原因是后天形成的,人的自我奋斗差异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愿同学们具备这样三个大脑——读纸本书、读电子书、读社会书,悟科学之理,悟人文之理,悟社会之理,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充实自己。第一个大脑自己无法改变,第二个、第三个大脑可以充实,改善,美化。而这样是需要自我努力、付出时间、不怕艰辛和持久奋斗的。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全校师生站在这里,标志着新的征途开始了。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光值得惜秒分。春季学期比较短暂,还有中考、高考很快来临,希望高三同学,初三同学增强毕业意识,在高考中考中呈现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
祝愿全体同学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