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中国的改革和民主进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可是今年的春天来的颇费周折,漫天的潮湿持续的时间太长了。不过据气象部门预报,明天回南天会暂时结束。时序不可阻拦的推进,春夏秋冬,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好了,不说天气了。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从“两会”看中国的改革和民主进程》。同学们都知道“两会”的意思吗?“两会”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有选举、表决、讨论、批评和提出建议的权利,但所有的提案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在人大会上,人大代表有选举领导人,表决、审议报告和法律,质询政府工作和罢免官员的权利。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就审议了六大报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吴邦国委员长的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工作报告、还有计划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这些报告都要经过全体与会代表审议和表决。另外还表决通过了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议、选举法修正案、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首选举的有关法律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两会的突出主题是:民生越来越被关注。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进程不断推进。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几点体会:
一、提案关注民生。虽然仍然还有某些代表提交雷人提案,但是大多数代表委员们的提案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能够直接反映出人民的意愿,很多代表事先做了充分准备,他们广泛收集人民意见,包括网络民意。比如教育投入应该占GDP的4%、百姓享受短信红名单、公款请吃公示制、餐饮业禁用亚硝酸盐等等。
二、审议更精细。一些法律草案和政策措施因意见不同而被暂时搁置起来。透过两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为透明、更具活力的中国。
三、人权的法律保障程度更强。《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该法律总则,为中国人权进步增添新亮点:仅从条文的数量看,这部法律条文最初164条,1996年修改后增加到225条,这次修改将增加到300条左右;在具体修改中,更加强调“程序民主”。这些都有利于推进实质的民主。
四、完善政治制度又有新亮点。“两会”确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在此原则下进行的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五、民主开放气氛好。高层官员就工作未能完成预定目标公开道歉,代表委员善用批评、质询权直指政府工作“短板”,团组讨论中的辩论交锋屡见不鲜。两会对媒体更加开放,媒体人可以得到第一手的信息。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时长3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让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真诚,看到国家继续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决心。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两会的点点滴滴可以折射出中国改革和民主的坚定进程。曾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能走到今天非常不易,我们的进步历历在目。这都得益于国家的不断改革开放,因此我们才有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这么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同学们,今天你还在这里学习,五年后,十年后,你们也许在中国各地、世界各地、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国家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和你有关系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关心自己,也关注社会。希望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同学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