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引起人类对核能未来发展的思考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核电站的泄露事故,一系列灾难使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巨大损失,当全世界目光聚集在日本,用实际行动支援日本的同时,也看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在灾难中所表现出良好的国民素质。此次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泄露,导致核辐射污染,再联系国际上曾发生过的核泄漏事件,如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的燃料泄漏事故和86年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事故,再一次引发人类对核能安全利用以及核能未来发展的思考。
世界核电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在7\80年代发展达成高峰。到目前为止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世界目前30多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7%;在法国,核电甚至占到78%,发生地震的日本55个占30%,我国目前13个占1.9%。当前,由于全球能源紧张,开发核电已成为世界潮流。核能与其它能源对比具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呢?归纳有以下几点:
1、核电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加重地球温室效应。
3、核电是一种经济的能源。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核电成本已低于火电,美、英、法、德及加拿大等国的核电成本平均比火电低1/3左右。
4、核电是极为丰富的资源,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主要缺点:
1.核能电厂会产生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日本在核电安全技术方面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在此次自然灾害中,能抗七级地震的建筑迎来了九级地震,能挡九米海浪的高坝挡不住十几米高的海啸,四层安全屏障也因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外接电源,从而致使反应堆不能降温冷却并导致了灾难。人类需要发展,发展需要能源,在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即将匮乏,而以太阳能,风能,地势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又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之时,核能无疑将承担起作为过渡期最主要能源的责任。有核电的地方就有发生核泄漏和核爆炸的危险。日本此次地震引发核泄漏给世界核能利用敲响警钟,不仅需要我们把核电站建的更牢固,控制系统做的更完善,更要求我们把核电工作做的更细致,做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只有安全、和平利用核能,才能造福人类!我们相信,在多次地震灾害站起来的日本民众,也一定能够战胜此次灾难、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