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平老师德育渗透课课例点评

作者:陈友龙 老师 发布日期:2012-04-01

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3月29日下午刘平平老师带领高二2班的同学们走进了数学的理性世界。 学数学有什么用?也许你还停留在数学的抽象之中,也许你是在为了高考而学数学,甚至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在刘老师“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的课堂之中,你就会知道数学的理性思维会帮你理性地判断两类相关变量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如社会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同学们从数据可以理性正确地判断吃三聚氰胺和患肾结石之间的关系;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帮助是否和性别有关?课堂上同学们结合实际数据和所学的独立性检验方法得出了客观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同学们尊老爱幼的道德认识;最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与同学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数学成绩与学生性别和学习习惯是否存在关系?课堂上同学们相互合作,专心计算,不仅得出理性的结果,而且同学更加地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学们得出的数学结果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也没有任何夸张。客观的数据就能说明一切,同学们用所学的方法合理正确地处理数据,对一些相关变量能做出理性的判断。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我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数学可以培养我们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这难道不是数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快乐和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