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年,一转身——初中三年感受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我是初三(2)班的樊樱。
其实今天,站在这里,看到本应站在东南角的7个班已不见踪影,很是有几分黯然。三年,弹指间滑过,初入附中校门的场景,还仿佛依稀昨天,今日,却已离开母校怀抱。在这三年的历程中,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或那样的感受,点点滴滴,汇成如今在心中流淌的涓涓暖流。
在小学的时候,之所以想要报考附中,是因为听说附中教学方法灵活,作业比较轻。事实上,至少对于我们级来说,的确如此,初一初二的时候,作业量很适中,基本都在下午的自习课解决,特别是刚上初一的那个学期,跟小学同学通电话,听那边抱怨作业多什么的,这边忍不住笑得特别开心。结果上了初三才发现,原来前面那两年都是铺垫。初三还是比较痛苦的。此外,附中有很多很有趣的老师,风趣幽默,绝不照本宣科。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曹晓君老师,我们都叫他老曹。他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天上课前,同学们按学号顺序课前演讲。这是一项很纠结的任务,听别人讲的时候很爽,到自己讲了又很烦。大部分人刚开始都是读一篇文章,后来渐渐的都是自己找一个话题讲了,讲的篇幅也越来越长。我们班有一些强人,一讲就停不下来,所以特地提前几分钟上课让他讲,结果还是让他讲去了二十多三十分钟。不过曹老师从来没有打断过同学的演讲,而且每次同学演讲完后他也会即兴发表看法,少则数分钟,多则十几二十分钟,在底下的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之时,浑然不觉下课铃声已响起。另外,曹老师上课还容易跑题,讲着讲着,就开始讲时事、历史典故去了。在此期间,他向我们灌输了很多为人处世上的态度。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 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曹老师说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气魄的人,当年林彪出逃时,他处变不惊,冷静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曹老师于是跟我们分析了一番为人要豁达的观点,诸如“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等。对于这则样的跑题行为,曹老师沾沾自喜的解释:“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潜移默化的陶冶了我们的性格。
附中的活动也是很多的,向我这一届的,参与了两次艺术节,一次科技节,此外还有篮球赛等大大小小的活动。我参加的活动不算多,但即使如此也不少,像今年的插花比赛等。说起插花比赛,其实在参赛之前,我和一起参加的朋友对插花一点概念也没有,恶补了一番,好像也没什么太大成效,就那么浑浑噩噩参赛了,最后结果就不说了。但是回忆起这项活动,还是感到很开心,因为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是难以言语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出色的展示自我、表达爱好、宣泄情绪的舞台,是我对附中特别赞同的一点。说起集体活动,我最喜欢的是春秋游。其中我们级的春秋游不知怎么搞的,老是爬山,鼎湖山、天子山,爬得我们怨声载道却又乐在其中。初三高三下学期是没有春游的,我们这届毕业年级更倒霉,上学期甲流,秋游取消,活生生的憋了一年,现在想起来,仍然万分遗憾。所以初二、高二的同学还是祈祷年末国泰民安吧。
对于附中,我很骄傲、很自豪,也很感激。在这里,我和你们完成着孩提到青春的蜕变,被表扬过、被批评过、被罚过、考好过、考砸过,所以我也没太多遗憾。不过忍不住抱怨一下,学校对毕业年级还是苛刻了点。比如今年的跳蚤市场,我们初三被禁止参与,强制继续上课,偏偏操场上的音响震天响,老师讲啥也没听清,无奈之下也有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觉。希望学校的这些安排能助逐渐趋向合理,不要又苦了下一届同学。
不论初中高中,三年的时光实在不长,我已经没有机会再跟我们班的孩子一起上课了,怅恨之下,也希望在场的各位,珍惜余下的或一年或两年的相处时光,不要让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在这里,感谢班主任,感谢谭级长,感谢附中,感谢我的爹地妈咪,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回报你们。最后,期末考试快到了,祝同学们借中高考的东风,一鼓作气,考出理想成绩,谢谢。
20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