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聊“两会”

作者:初一(7)班 张 毅 发布日期:2010-03-16

大家好,我是初一七班的张毅同学。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和爸爸聊“两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年们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当看到“两会”上的代表们热烈讨论,我也和父亲在餐桌旁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校长,所以他对“两会”有关教育的话题格外关注。爸爸说:“教育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只有教育水平提升了,国家才有向上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教育总体水平比其他国家略低,想要提升教育的总体水平,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我听了也对爸爸的看法表示同意:“是啊,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注重人才培养,相比较而言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第一点就是‘推进教育改革’。就是要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我觉得最主要就是教育方法。如果每节课四十分钟都是课本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感到厌倦;久而久之,就连老师对课堂的热情也会逐渐淡化,最终造成我们的听课效率降低。”我刚讲完,爸爸就问我:“你们附中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当然没有,附中老师的课堂可是既充满笑声,又能保证课堂效率的啊!”我马上回答。

  爸爸笑了笑,接着说:“总理说的第二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需要改进的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不是上小学之前,幼儿园最后一年的学习?”听到我的疑问,父亲表示了肯定,继续自己的看法:“现在中国的学前教育的确不怎么样。在北京,公立幼儿园比较少,但需要接受教育的儿童却很多,所以经常会出现入学难的现象。而私立幼儿园环境好的学费很贵,有些一个学期需要上万元,便出现了‘上不起学’的状况。在农村,这两种现象更是不计其数。有一个幼儿园有八个班,一个班五十多人,却只有12个老师。所以,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要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和支持。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条起跑线又在哪儿呢?”爸爸说话时表情逐渐变得严肃。

  正当我还在“消化”爸爸刚才的话时,他又继续了自己的观点:“第三点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中国太多书呆子了,而外国名校录取学生是这样评估的: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可见其中非分数评估占了60%。”我听了,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则故事,便接了下去。“没错,听说有一所名校在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其中出现了一名‘分数尖子生’。后来,这所名校干脆地拒绝了这名学生,是因为一段对话:教授问:‘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是为了挣钱。’‘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教授问。‘为了环游世界。’‘除了环游世界还想干什么?’‘买房子和父母一起住。’……

  很明显,那所名校通过这一段对话,认为绝对不可以把社会给予的机会白白送给一个以‘小我’为中心的自私者。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绝对不是名校要的‘优质人’!”

  “看来你平常读书还不马虎嘛。”爸爸夸奖我。我笑了笑,继续说:“温总理说的第四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爸爸听了我的话,说:“嗯,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在农村里,一个村那么多户人家,却只有两个幼儿园,教育资源严重紧缺。当地的幼儿园老师说,那里的许多优秀人才都跑城里去了,所以想要留住人才也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党和政府已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提高国家教育的总体水平。”

  经过这次我和爸爸的交流,我知道中国的教育还有许多不足与值得探讨完善的地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以我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还有点稚嫩,但希望有一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一派生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