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志愿者活动日记

作者:志愿者 发布日期:2011-12-01

志愿者活动感受
初一(6)班 王若芊

  2011年11月27日早上,由志愿者协会组织的32名学生志愿前往白云区信孚慈爱院进行义工活动,同行的还有德育处的罗主任。而我,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参加此次活动,感到很高兴、也十分荣幸。
  刚到孤儿院,映入眼帘的便是破旧的门,上面写有“信孚”二字的牌子,门后的院子里有几件简陋的游乐设施,且这些设施和牌子都因为时间长而褪色泛白。院里摆着两排小桌小椅,一群孩子站在一边,我们一进去他们便一拥而上,把我们围起来向我们要零食,有一个孩子甚至把手伸进我们的口袋和背包。
  我观察了一下那些孩子——他们有些是盲童,有些走起来一跛一跛,还有一些面部看起来十分狰狞可怖,甚至有一个更为不幸的孩子手臂肌肉严重变形。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智商偏低,衣着怪异。五颜六色的衣服“混搭”在他们身上,大部分的尺寸大小明显不合身,有些甚至男穿女装,衣服破旧肮脏,有一个小孩竟然穿着别的学校校服……而我们的志愿者,身着整齐洁净的校服,与其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思索。
  宿舍的外墙上,贴着几十张孩子们的涂鸦作品。看到那些作品,我更是感到分外难受——那些画得线条歪歪扭扭,不成样子。想到我们小时候,有些年纪与这些画的作者年龄相仿——4~5岁,却能画出美丽动人的画,可见那些孩子没有任何优越的教育条件,使智商偏低的他们更与正常孩子脱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最先,我们准备给他们表演话剧《灰姑娘》,哪知他们连灰姑娘都不知道,只好临时改编并表演《喜羊羊》…… 不过,他们好像对表演并不在意,只是疯抢我们送给他们的玩具。拿到玩具,他们显得很开心……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他们是与我们一样的孩子,却因为疾病和贫困等各种原因,不能像我们一样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里,而是遭到遗弃,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许方面的疾病,但他们无知的脸庞挂着的微笑让我们眼睛一阵泛酸。他们的教育条件也很有限,智力较弱的他们无法获得平等的教育,等他们将来成年后,又会因为文化水平低且身体残疾而无力养活自己,那他们该怎么办?去地铁要饭吗?
  导致他们这些有疾病的孤儿受到与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不平等的待遇的因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社会因素和政府是两大重要原因。政府在这方面重视不够,而我们这些健全人平时也关注得少。我们应该自发去帮助他们(可以做公益活动:做义工,捐款……),媒体也应该去关注报道这方面的新闻,才会让政府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才会去拨款扶助哪些可怜的孩子们。
  这次志愿者活动让我有十分深刻的感悟。在即将离开这儿时,我们看见那些天真纯洁却十分无辜可怜的孩子们正冲着我们笑,朝我们挥手道别。我不禁问,这家孤儿院叫“信孚”,可这些孩子们“幸福”吗?不过转而一想,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遭遇的孩子可能连这样的条件都还得不到啊。那么“信孚”还是在做慈善呢。

到信孚慈爱院志愿活动的感想
高二(1)班  周炯(学生会公益部部长)

  27日早上,志愿者协会开展活动。我们一行32人来到位于钟落潭镇的一间孤儿院“信孚慈爱院”。我是第二小队的队长,比第一小队的同学们晚来了一点。我们刚进院门,就有一群孩子涌到我们身旁对我们喊着:“哥哥姐姐快点进去吧!”我震惊了,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热情,更多地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身体都是有些许残缺的。亲眼看到这些,我慌了,怕了。向院里望,映入眼中的是第一小队的同学们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抱着孩子们,亲昵地跟他们对话。看到这个场景,我在心里赞了一声:“好样的!”也许是被第一小队的同学们感染了,第二小队的同学们也都放下胆怯,或牵或抱着孩子们进入院园。孩子们是难管理的,更何况是如此特殊的孩子,但我们附中的同学没有烦躁,而是拿出全身解数来哄这些天使般脆弱的孩子们。活动中的节目开展的非常顺利,画画,唱歌,演话剧都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时间过得很快,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大家依依不舍地在窗外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用餐,带着幸福的心在院门口拍照留念。
  在回家的路途上,有人跟我说,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是的,我们很幸福,我们有疼爱我们的家人,温暖的家,优越的生活环境,还有健康的身体。同学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家人,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周日志愿者活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