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人生必须跨越的障碍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间这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本周三至周五是我校的期中考试时间,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考试是人生必须跨越的障碍”。
一、考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考试的发源地,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的夏商周时期,是用来选拔、考核行政官员。选拔官员主要靠“推荐制”,就是从地方到中央逐级推荐选拔,这种制度只重门第,不重才学,被选拔推荐的大多数是地主、官僚家庭的子女,而平民百姓很少有机会被推荐。
为了克服推荐制的弊端,排除不正之风的干扰,从隋朝开始完善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制度,建立了“科举制”,这就是最早的“考试”。科举制代替推荐制,这在当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机会,出身贫贱的人只要有才学,都有可能通过考试去做官。当时的科举制,曾经选拔出不少才华横溢的人,如白居易、韩愈、苏轼、王安石等。
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儒家经义,元朝就曾经规定试题必须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到了明代,科举考试以考“八股文”为主,“八股文”是一种非常死板的文体,限定论题、格式和字数,考生不能自由发表思想见解,也无法显露自己的才华;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清政府只好下令,于1906年废除。
推荐有如相马,考试则如赛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让所有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比赛,真正的千里马自然会脱颖而出。考试所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和公平竞争原则,虽然最初的考试还较为简单,但它的出现却有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
二、考试是人生的组成元素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无法回避考试。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纵然如此,但没有一个专家、学者敢于提出取消高考的口号。第一,中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二,目前我国的大学录取率还不高,以2007年为例,我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有1500万左右,被大学录取的只有700万人左右,大学录取率还不足50%;第三,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选拔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能比考试这种制度做得更公平与更合理的,所以考试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客观存在,但考试的科学性会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也无法回避考试。进入社会后我们同样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考试:考研究生、考博士生、考公务员、求职考试、职称评定考试、岗位进级考试等等……
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以上所列举考试都可称之为命题考试,有人命题,有人阅卷,短期内就知晓考试成绩和结果,这种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阶段性、目标性很强、效果也很一目了然。还有一种考试称为非命题考试,没有出卷人,没有阅卷人,是我们自己考自己的一种考试,这种考试考的是我们的自觉性、毅力与恒心,它没有铃声信号,它伴随着我们每时、每刻、一辈子。
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无论哪种考试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是我们人生缺一不可的组成元素。
三、考试是人生必须跨越的障碍
同学们,2008年第7期《读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朱成:刷新哈佛校史的中国女孩》,这篇文章的大慨内容是:上海姑娘朱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哈佛的学生会主席虽然说位置不算太高,也不是很起眼,事实上,这个头衔却有着“哈佛总统”之称——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7位当选为美国总统,而哈佛的学生会主席却是哈佛1.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的“头”。
小时候的朱成,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她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强的朱成感到非常沮丧,她妈妈成佩华安慰女儿: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如果你每一次都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了!
正是这种“只追前一名”的理念,给了朱成以信心和勇气,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正是这种“只追前一名”的理念成就了现在的朱成。
同学们,考试既是人生的组成元素,也是人生必须跨越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停地跨越障碍,才能不断地向前走。朱成同学的这种“只追前一名”的理念给了我们一种跨越障碍的信心。
四、进行一场不留遗憾的考试
同学们,期中考试就在眼前。无论是老师和同学都已经为此作了精心的准备,就等这“临门一脚”。那么怎样将这一脚射得漂亮,不留遗憾?秘诀有三个:信心、细心、耐心。
首先是信心。我们很多同学考试时没有信心,基础好的总想着万一考不好怎么办?基础差的呢,总想着反正我是考不好。前面一种同学看到试卷就心慌,一旦被哪道难题蒙一下,浑身盗汗,思路就乱了。老想着怎么办,我不会。即使是做下一题去了也总想上一题。后面一种同学呢,一看题目,啊,这个题,我不会,跳开。再一看,啊,那个也不会,不做。到后来就随便涂涂试卷,混着交差。无论是哪种都考不好试。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考好!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你说得容易,我就这水平,哪做得到啊!怎么做不到!关键是你对考试的定位在哪儿。只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考出最好水平,这样就没有遗憾了!至于结果和别人的差距,那是放在平时学习时去努力缩短的。相信自己——我能发挥最好水平!
其次是细心。几乎每次考试过后,都能听到有同学说:“哎呀!这道题我看错了!” “唉,我怎么漏了呀!”,“哎呀!我把答题卡题涂错位了!” ……因为粗心而留下的遗憾数不胜数。我们要不留遗憾的考试,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读题,细心弄懂题意,细心写下答案,细心检查……让细心伴我们走过考试的每一步!
最后是耐心。在我们的考场中,往往前半场看到的是同学们的埋头答题,但进入中后场,各种小声音、小动作此起彼伏。为什么?静不下心,耐不住性子了!一旦你失去了耐心,细心也会离你远去,伴随而来的却往往是遗憾。
同学们,为了给自己创造一场没有遗憾的考试,让我们做到信心、细心、耐心!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向学校、家长、老师交出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200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