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里吸取成长的力量

作者:龙飞鹏 发布日期:2007-10-09
       开学以来,学校陆续推出艺术节系列活动,部分同学和老师正在为学校艺术节进行积极主动的准备。我校的艺术节与一般的学校有点不同,从活动的时间来说,不是集中安排一星期或十来天,从活动的形式来说不是围绕一个文艺汇演作具体的排练。我们用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围绕十来个专题,试图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尽情发挥的场合,把自己的才艺和美丽挥洒出来,给大家欣赏与分享。在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我们更在乎的是你参与的过程,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陶冶和提升,而这种经验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因此学校艺术节,你不是单纯来看演出,不是单纯看展览,你本身就是演出的一个片段,你本身就是展览的一个部分。
       当老师要同学参加艺术节活动时,有同学或许会说:老师你饶了我吧,我实在没有艺术细胞!好象自己天生就与艺术绝缘。其实,艺术与你的距离并不想你想象的那般遥远。所谓的艺术细胞,也不是玄妙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我要问你,你喜欢鲜花么?我想恐怕没有人说自己是不爱鲜花的。就一朵鲜花而言,我们看到这朵花的开放,会满心喜悦,看到这朵花的凋零萎败,会有无限的叹惋与眷恋。我们把鲜花送给别人,那是我们给鲜花赋予了一种意义:花可以是生命的庆祝,可以是爱情的祝福,可以是生病的安慰,可以是告别的依恋。爱花、送花是人类对美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人人都有。有了这种感受,就说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艺术细胞,艺术细胞本来就与生俱来。你能领悟一朵花,也许可以是领悟美的开始;领悟一朵花,也同时是领悟艺术的开始。你也许不会绘画、不爱唱歌、不愿跳舞、不懂摄影、不善书法,但这并不意味你缺少艺术细胞,也并不说明你没有美感和审美能力。何况你年纪轻轻,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学会呢?
       著名学者易中天有个观点:艺术是人的确证。简单地说,就是艺术阐明了人之所以称为人的理由,因为有艺术人就能与猴子、蜜蜂、狗等动物区别开来,艺术是人的尊严、价值、力量的象征。人类还在童年,在茹毛饮血的年代,就对艺术孜孜以求,他们把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涂抹在岩石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粗犷质朴的岩画,几万年几千年仍然倔强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我们的祖先也曾把自己的美感浓缩在彩陶里,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找到一种超越自身局限的永恒的力量。
       当年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领先美国,引起美国的震惊,也引起美国人的反思和研究。反思研究的结果之一是,美国中小学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比不上苏联,于是他们马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增设艺术类课程。局外人往往会感到奇怪:航空航天太空竞争与艺术有什么关系?这正是美国教育家深刻、独到和高明的地方,他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密切关联,看到了艺术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关联,看到了艺术对构建人的基本素养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你将来也许不会从事艺术工作,但艺术与你的成长息息相关,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因为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自身的价值尺度,它能够在更高更远处关照我们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人生。因此,艺术不仅仅是课程,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生存的姿态。也因为这一点,艺术不可缺位,它围绕在你的身边,它潜藏在你的心底。我校艺术节的系列活动,就是要唤醒潜藏我们心中的审美意识,激活我们的审美情怀。苏东坡一首写琴的诗这样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的本意或许是要说中国哲学的空灵境界。我却想借此诗来比附我们对艺术节应有的态度,有琴、有手指,你还是听不到美妙的乐曲,只有手指拨动琴弦,才能有琴声,这里的关键词是“拨动”,所以艺术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行动、就是参与。
       在行动中在参与中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得到体验、得到陶冶,得到诗意、得到技艺,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得到成长的养料、愉悦和幸福感。
       让我们在音乐中吸取希望和力量,在歌声中吸取支撑和梦想,在绘画中吸取和谐与张扬,在舞蹈中吸取灵动与飘逸,在书法中吸取节奏与变化,在摄影中吸取宁静和亮丽,在雕塑中吸取凝重与沉思­,总之,艺术节,我们要作一次精神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