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12周)

作者:程瑶 发布日期:2007-05-18

       非毕业班的同学们刚经历了期中考试,初三毕业班的同学们刚经历了区一模考试,而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也是久经考场,面对考试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失败,只要能够正确归因(也就是分析原因),就可能成功。但是,面对成功,如果不能正确归因,就会出现“成功乃失败之母”的结果。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学会正确归因,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正确归因呢?
       第一,分析考试成绩应多找自己内在的原因,少找外在的原因。比如,有的同学考得不好,会认为是外在的原因,如题目太难、老师没有指导、这次考试的运气不好;有的同学考得不好,则会认为是内在的原因,如自己的能力不强、自己复习准备不充分、自己没有临场发挥好。导致一场考试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你考得好,你可以认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强,这样你会增强自信,提高期望值,有利于下次考得更好。如果你考得不好,你可以认为自己在这门课上努力得不够,或者努力的方向不对,这样你会主动希望提高这门课的成绩,并在行动上作出努力,从而提高成绩。
       第二,分析考试成绩应越具体越好。不少同学总爱说这次我考得不好,事实上,笼统地说我这次考得不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应该具体到哪一科或哪几科,哪一部分考得不好或哪一种题型考得不好。只有具体的分析,找到原因,才能制定解决的对策。
       第三,通过分析考试结果来改进学习的方法。因为在学习不勤奋的情况下,增强勤奋的程度,增加学习的时间,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较大。但到一定的勤奋程度,再勤奋度,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就作用较小了。此时,应注意改进学习方法,主动请教自己的学科老师,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
       第四,通过分析考试结果来调整学习目标。有的同学已经努力过了,但效果却不明显。你可以分析一下,你为了什么而学习?是为了分数、名次呢?还是为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了你的终身发展?目前,绝大部分初三、高三的同学都有心目中理想的高中、大学。但中高考目标只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阶段的目标,我们应该着手规划自己的人生。
       美国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在他15岁时,就把一生想要干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项,题名为“一生的志愿”,在经过近50年的努力,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实现了其中的106项目标。他也获得了一个探险家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么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成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愿每一个同学都能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梦想就会有力量,有了梦想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