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一起飞翔——记中德师生音乐课
10月14日,中大附中迎来了德国莉莎高级文理中学师生一行16人来校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要和附中的同学一起感受中德的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以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蕴涵和意韵。同样,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大家。中德两国都具有如此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我们通过何种方式能深入浅出地感受两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呢?音乐课无疑为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10月15日上午,德国丽莎中学的音乐老师珍妮(Jennifer Ross)为附中初二7班学生上了一堂音乐课,教唱由德国19世纪的音乐家ZUCCALNAG创作的《没有比这更美好的国度》(德文”Kein schoener Land in dieser Zeit”),她亲切的笑容,娴熟的自弹自唱一开始就感染了同学们。歌曲短小精炼,优美动听。在教唱中,她先范读了歌词,让同学们感受德语歌词的语感美,然后带领同学们朗读歌词,熟悉旋律,提醒大家注意尾词发音的细微区别;在配旋律带演唱时,她风趣地用大声打招呼的方式让大家放松拘谨的身姿,邀请大家站起来大方自信地歌唱,并用肢体语言告诉同学们如何处理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性和情感。在温馨抒情的德国民歌音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德国的民间音乐的魅力。
第二节,我为德国同学上了一堂介绍中国民乐的音乐课。为了让德国同学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民乐以及乐器的魅力,我先邀请德国同学用木鱼、小钹、小堂鼓这些小型打击乐器,互动了一段节奏模仿,感受了中国乐器的音色。在展示其它中国乐器的图片同时,请来了民乐队的几位同学,按吹、拉、弹的乐器类别,现场演奏了笛子、葫芦丝、二胡的代表曲目。我也演奏了一首古筝经典乐曲《渔舟唱晚》。这些音色优美,形制各异的乐器引起了德国师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好奇地摸摸笛子、试试二胡,吹吹葫芦丝,并非常迅速地学会了古筝的基本坐姿、手型和基本技法,还速成了一首小乐曲“笑傲江湖”。热爱音乐的廖校长也兴致盎然地为德国同学示范笛子、二胡的演奏姿势,德国师生们学得有模有样,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的全堂课都是用英语教学的,所以德国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教学内容。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为了让博大精深的中国音乐文化更深入地走进德国师生的内心,并通过他们传递给莉莎中学,在挥手告别之际,德国师生们收到了极富中国韵味的礼物-京剧脸谱书签以及琵琶、扬琴、古筝、古琴的乐器模型。
虽然两节音乐课的时间很短,虽然有语言交流的不便,但音乐、微笑和热忱为两国师生添上飞翔的翅膀,让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