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附建成了气象站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2班的钟泓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中附建成了气象站。
中大附中气象站经历半年多的筹备和建设,终于正式开张了。气象站选址在审问楼六楼(即高中楼)天台,其主体由自动观测设备和部分手动观测设备组成。可以用来观测大气温度、湿度、大气压、降水量、PM2.5、PM10浓度、太阳光照强度、太阳总辐射、风速、风向、土壤酸碱度、能见度、大气污染物浓度等19项大气物理、化学指标。除了自动观测设备,还有雨量筒、气压计、蒸发皿等常规气象观测设备。气象站除了配备气象观测设施,还有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这套设备可以实现农作物水、肥一体自动化与遥控监测。气象站由我们气象社维护,我们社团有20多名成员。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与参观。
为什么需要气象站来测量气象指标呢?可能很多同学会回答,不测量怎么会知道有多冷多热?怎么知道今天下了多少雨?是的,测量很重要,测量就是要用数据来描述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不只是气象观测之于气象学,而且是整个科学大厦建立的基石。测量让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研究。因为测量,现代地理学开拓者、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1819年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从此我们不再笼统地用冷热寒凉来描述气温。因为测量,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思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带领达尔文完成环球航行和考察的英国著名航海家菲茨罗伊是气象预报的先驱。1854年,他在英国建立了众多的气象观测点,他将各站点资料汇集起来,把气温、气压、风向等要素画在地图上。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弄清低气压与风暴之间关系的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气旋”。
以上这些都说明,我们要想清楚的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就必须定量化地掌握各类信息。有了精确的测量,我们才能进行合理地假设,找出可能的规律,并进行有效地验证,最后做出靠谱的决定。这是现代科学为人类服务的基本路径。
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威胁,暴雨、台风、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城市热岛效应显著,雾霾频发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关注地球的未来。了解气候变化的切入点就要从基本的气象要素入手。
气象站是气象测量的硬件,其实,气象站的自动观测设备已经成功运行了五个多月。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气象观测,利用气象数据做一些天气现象背后规律的探索与实践等一些课题研究。我们还将邀请专家为我们普及气象知识,指导我们的探究活动。感谢学校对我们的鼓励,感谢广州市气象学会对中附气象站和社团的大力支持。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