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附中首届学生回母校聚会侧记
2013年9月15日,秋高气爽,在中秋、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即,我们迎来了复办后首届学生20周年聚会。这次活动预示着中大附中复办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当天下午,附中首届学生聚集在阶梯课室,师生相见,那一句深情的问候,一个热情的握手,一个简单的拥抱,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母校和老师的深深眷念。
聚会由当年首届学生中的金牌主持人罗敏、易穗莲同学主持。首先廖珂校长讲话,他对到场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首届学生为附中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表示充分地肯定,并向在场的师生介绍了附中近几年的发展和在社会的影响。接着附中首届初一(1)班和初一(2)班两位班主任刘婉华老师和王志伟老师以独特的方式重温20年前的全班点名。
聚会中最为感人环节是“附中与我20年”PPT互动,照片展示20年前师生们一起走过那些年的点滴回忆。当附中首届艺术节的四位主持人再一次走上主席台,在当年主持首届艺术节照片前再一次宣布“中大附中首届艺术节现在开始”时,在场的师生们仿佛回到当年晚会现场,感慨万千。紧接着到场的每位同学逐一上台亮相,陈述自己20年来的人生轨迹和感悟。同学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附中,感谢附中的哺育,感谢老师的栽培。同学们尽情地说着、笑着,回首往事,展望明天,精彩之处,掌声、笑声不断响起,此起彼伏。
首届的同学们还精心为每位老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老师自画像,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感到无比惊喜和感动。
聚会上,当年的老校长李先凯老师向在场的师生简单介绍了附中复办的艰辛,并表达三个感谢:感谢首届学生的家长支持,感谢首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的努力,感谢首届学生的拼搏。
最后,当年两位班主任刘婉华老师和王志伟老师代表老师发言。刘婉华老师还给在场的学生展示了一份最为珍贵的礼物-----同学们当年在附中的作文集和诗集,她还特意为这些聚会写了一首饱蘸感情的诗----《我们是中大附中“首届生”》。
这是一次温馨的聚会,这是一次感恩的聚会,这更是一次师生友情的聚会。
附:原附中校长刘婉华老师写在附中复办二十周年学生聚会上诗
我们是中大附中“首届生”——写在附中复办二十周年学生聚会
昨天,
68个初一学生,填满一所学校。
两个班,并排在地下室上课。
课间,同学们在60米见方的凹地上嬉闹。
“咣咣噹噹——咣噹——咣噹——”
突然,从成教学院楼梯口,
踢滚下一盒空罐“健力宝”,
又一次引来院长的“声讨”,
班主任再一次地“求饶”。
……
蓬勃少年,一轮初升的朝阳;
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得意洋洋,
我们把文化墙建在铁丝网上;
我们把运动会开在东大球场;
我们的艺术节登上梁球琚堂;
我们为学校捧回一张张奖状;
我们的中考成绩震惊四方!
今天,
我们的20年聚首——
不是定在毕业纪念日,
而是定在1993年9月入学之初。
那是因为,
二十年前,中大附中师生立下志愿:
“首届生”践行 “勤勉、自励”
“首届生”养成 “健美、文明”
“首届生”的言行,要定格附中学生优良品行!
这是中大附中复办,赋予“首届生”的历史责任。
从入学起,师生认真践行。
三年后,同学们升入众多的高中。
“首届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
我们让兄弟学校师生——
见证了中大附中师生的“与众不同”!
从此,
一届一届优秀毕业生升入高中,升入大学,走进社会各行各业……
全社会更多的人,见证了从中大附中走出的师生的“与众不同”!
从此,
中大附中的社会赞誉与日俱增。
二十年,
我们和附中一起走过。
我们的母校,二十年迅猛发展,步步领先;
母校,我们引以自豪;
昨天的学生,二十年努力拼搏,各显其长,
成为母校的骄傲!
二十年,
我们从初中—高中—大学一直走来,
进入社会,不过十年光景。
从天真无邪少年,进入了 “而立之年”,
无论家业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各行各业,高低各异,
但有一点,我们永远一致——
“我们是1993,中大附中的“首届生”。
二十年后回到母校,
再见一场一室,一草一木,
重温“校训”、“学风”:
“乐学,笃行,思辨,创新”
永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座右铭”。
无论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我们一起走过,
感谢母校,
感谢师恩,
感谢同学手足深情。
二十年后的今天,
我们再次携手,
追忆逝去的少年;
道声离别的问候;
送上青春的祝福:
“建好小家”
“创好事业”
“回馈社会”
无论十年,二十年,一百年
我们永远是中大附中的“首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