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多幸福,院士讲座再开讲

作者:初一7班 张琳笛 郑灿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中大附中的学子与众不同,经常可以享受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学者的精神大餐。2017年10月9日下午,在讲学厅我校初一学子和番禺分校的初一学生有幸聍听了陈新滋院士带来的一场关于科技发明与社会服务的讲座。

陈新滋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香港化学会会长等职务,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陈院士的讲座的题目为“科技发明与社会服务”,讲座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内容很丰富。

一、改变世界的化合物:盘尼西林。陈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盘尼西林曲折的发现和应用史。盘尼西林是由英国的茀来明发现,历尽曲折才终于实现应用,为此茀来明教授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陈院士特别提到它在四十年代被广泛使用,二战期间救了千百万伤病员。

二、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陈教授讲到:“一双手不能完全重合,这就叫做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陈教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手性,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互动: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双手摊开,仔细观察两只手,看是否完全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同学们都纷纷讨论对比着,各有各的发现,整个讲学厅的气氛瞬时变得活跃起来。接下来陈教授还从专业角度给我们进一步解释了手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威廉-诺尔斯先生曾因研究“手性催化氢化反应”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奖。

三、关于水面油污染的回收。陈教授通过视频让我们见识到了含氟化学品在去除油污方面的巨大作用。

讲座很快到了结尾,陈教授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

1.化学是一门有用而且神奇的学科。

2.世界上有很多实质问题,需要化学的方法去解决。

3.科学研究并不神秘。用心+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最后,作为一个事业成功后归国的爱国科学家,陈教授用林则徐先生的两句诗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做贡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场讲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科学的营养,而且能够让学生们直接与院士进行交流,同学们感到无比兴奋与激动,身为中附学子,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

 

附中学子多幸福,院士讲座再开讲

 

附中学子多幸福,院士讲座再开讲

 

附中学子多幸福,院士讲座再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