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高烨文章发表于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2010年1月23日发表了我校初三(5)班学生高烨的文章《微笑面对陌生人》,刘伊兰老师作了点评。全文如下:
微笑面对陌生人
人说如今这世道人情冷漠,骗子不在你面前都能把你的钱骗走。的确,除了亲朋好友大都勉强可信外,谁还敢去微笑面对陌生人。
小学时,我是坐公交车回家的。下了车站,还要穿过一条四车道马路,才到达安全的彼岸。这路比起东风路,不算宽,但这儿没红绿灯,建筑工地又多,招致了不少“泥头车”在这狂奔,因而过马路也变得异常危险。
“天大寒”,又是广州典型的灰霾天,路上行人无不瑟缩着身子。我双手蜷缩在口袋中,想“渡”过这条川流不息的马路。当急急忙忙的我走到路中央时,右边一辆“大东风”正喘着粗气开来。向前走,还是向后退?这真是个难题。突然,一只大手紧紧钳住了我的左臂。我本能地吓了一跳,是要抢劫,还是要拐卖?不由我多想,我就被“挪”到了安全彼岸,身后就是一阵风刮过。险!
哦!原来他是要把我带过马路。望着他的背影———身穿浅灰色夹克,满头银发却魁梧健壮,那只手———青筋突起,犹如交错盘虬的大榕树根般有力。一个老人家,本该是泥菩萨过河,但在危急时刻却能……要是没有他,恐怕我已葬身车轮之下。望着他的背影,我分外温暖,情不自禁地对着他微笑起来。
回家告诉我那“天天担心我过马路安全”的二老,他们也颇感惊喜和温暖。从此,每天放学过马路我都会往身边看看,有没有需要搀扶的老爷爷、老奶奶或是需要携带的小朋友。那个老人家有力的大手给予我的暖流,正从我的手再传递给别人。尽管天冷,但那些与我过马路的陌生人们都给了我温暖的微笑。
一直这样过马路过到了初中,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过这条马路了,也终于盼来了那说话最算数的红绿灯。天一样的冷,一样的阴霾,地上黄叶一样地随着北风打转。我回到我家那高楼,走出电梯,见到那似曾相识的身影———身穿浅灰色夹克、银发、魁梧的身躯,那只有力的大手……原来他一直住我家对门。二话不说,我们以微笑相迎,握手……
也许冷的不是这世道,是我们的心。不妨给陌生人一个微笑,让我们的心暖起来。
微笑面对陌生人!
名师点评:
作者在准确理解“微笑面对”含义的基础上叙述陌生人救了他,他也给予陌生人帮助的亲身经历,从中提炼、升华出主题:微笑面对陌生人,使彼此的心暖起来。立意深刻,语言流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广州中大附中老师 刘伊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