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陪伴孩子的青春期 ——刘良华教授在我校举行家庭教育讲座
9月5日下午,利用休假时间,学校邀请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在中大梁球锯堂针对我校非毕业年级家长举办了一场讲座,“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家庭教育”。
刘教授首先指出了中学生的三个生理特点——身体发育而产生的力量感、性生理特征明显和性别意识开始萌发,然后就大家最为关心的“家长可以做些什么”作具体指导。针对孩子产生的力量感,他借用了国外研究成果“用体育培养精英”,指出运动不在于长寿,而是让生命因健康而美好。他通过中西教育比较,强烈主张培养孩子力量感和攻击性,养成孩子终身运动的习惯,把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当作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他建议家长对孩子控制饮食,以土豆和牛肉为主,保证足够睡眠,以文字阅读取代电视娱乐。就如何面对孩子的性发育这个敏感问题,刘教授主张大大方方面对,及时提供相关教育内容,但必须以艺术的方式而不是赤裸裸的。关于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别意识,刘教授除了主张强化父母责任外,特别赞许“双性气质”,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倾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然后,刘教授指出中学生情感变化方面的三个倾向:从依恋走向独立,情感变得丰富敏感而又脆弱,出现早恋与网瘾苗头。针对独立意识,他主张威信胜过说教与唠叨,尊重孩子的主体性;针对情感问题,他主张赏识,让孩子过一种自信满满指点江山的生活,让孩子阳光、爽朗、舒畅。他说,父母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针对早恋,他主张让孩子以正常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朋友,适时对孩子进行“延迟享受”的教育。针对“网瘾”,他主张以运动和远足转移注意力,适当摒弃高科技产品,过一种古典而传统的生活。他还说:孩子无论男女,一律穷养。
最后,刘教授针对中学生智力发育的变化特点,即记忆力下降而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指出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知识素养培养最重要的阶段,适当做一个书呆子更好。课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强化阅读积累,整体学习。
刘教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而不失生活气息,语言风趣幽默而又不失机智。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会场极为安静,大家都沉浸在平和而不失锋利、轻松而又厚重的话语中,享受着极为难得的智慧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