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礼同行,与美携手 ——广州大学礼仪专家刘树谦教授再次应邀来我校讲座
友好交往礼为先。8月31日下午,我校再次邀请刘树谦教授为初一和高一的新生进行礼仪教育,这次讲座的主题为《知书达“礼”》。刘教授和廖校长一致认为,一个好学校,要将素质教育放在知识教育之上,成绩优异但不注重礼仪的人,其知识和才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
刘教授认为:“一个很讲礼仪的学生是永远受人欢迎的。”的确,讲礼仪并不困难,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有可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礼仪并不昂贵,却往往最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这些年来中国人在国际上给人的印象就十分不好,刘教授列举了三种现象:一、吵,中国人到了外国,走到哪里就吵到哪里;二、乱,不讲秩序,不爱排队,走楼梯也不靠右行等;三、脏,乱扔垃圾,同样看比赛,外国人不留一片垃圾,中国人留下了五吨垃圾。可见,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还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所以,礼仪应当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
刘教授倡导我们中学生要注意细节,遵守规则,养成好习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提出,讲礼仪要注意仪表上的礼仪、语言上的礼仪、举止上的礼仪。比如说仪表上,扣好一颗纽扣,理好一缕刘海,都是礼仪的体现;爱美也是一种礼仪,作为中学生,一定要衣冠端正,头发整齐,坐姿端正,站姿挺立,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微笑是最基本的美,也是世界通用的礼仪,学会随时微笑非常重要。
养成好的礼仪习惯,从细节开始。


礼仪无小事
初一(3)班 叶欢
炎炎夏日,袅袅书香,中大附中慎思楼的讲学厅里,初一高一全体新生正在聆听刘树谦教授的讲座《知书达礼》。刘树谦教授幽默风趣的谈吐,引人入胜的描述,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同学。
“微笑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礼貌的表示,是不用翻译的“世界通用语”。刘教授告诉同学们:“有礼貌的孩子永远受人欢迎。礼多人不怪,中国有句俗语叫‘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是生活中最美好的语言,是生命中闪闪发亮的金子。它是春天的初阳,夏日的和风。微笑,宛如淌过的溪流,淡雅恬静。微笑正如夜空中的一轮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聚着万股力量。
“三天可以成就一个暴发户,三十年成就不了一个绅士。”刘教授特别强调,学校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修养。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群大学生去一家公司参观,刚进去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其他人都随意伸手拿只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双手接过水,说了声“谢谢”。参观完毕,其他同学转身就走,又是那位同学,不但与经理道别,还向经理鞠了一躬。后来,这位同学被公司录取了。别的同学不服,去问老师,可老师说:“修养也是一门课”。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金钥匙。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讲文明,讲礼貌,它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利益无小事,细微见精神。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开学第一课:“知书达礼”
初一(3)班 张馨
“来学校不仅是来学知识,也是来学习如何做人的。“这是刘树谦教授2014年8月31日在中大附中讲座的中心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刘树谦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中大附中的学生,一定要有好的行为习惯:1、学会向老师同学打招呼;2、学会守时;3、学会轻轻地走路;4、学会排队;5、学会把自己的事情干好;6、学会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7、学会向清洁工等劳动人员问好;8、学会与同学们分享;9、学会体贴父母;10、学会爱护学校荣誉。刘树谦教授说:”只要你们有了这些习惯,相信它们会成为你们在通往成功的一把钥匙。“
“三天可以成就一个暴发户,三十年培养不了一个绅士。”刘树谦教授希望中大附中的每个男生都是一个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的绅士,每个女生都是心地善良,性情温婉,品位高雅的淑女。他认为,学会尊重别人是提高教养与素质最重要的一点。尊重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尊重是以尊重换取的。在西方,尊重等于SSS,第一个S是stand up起立;第二个S是see注视;第三个S是smile微笑。教授重点强调了微笑:微笑是善意的标志,有好的使者,礼貌的表示,是不用翻译的“世界通用语“。面带微笑,相信是可以为仪态加分的!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希望中大附中的同学们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