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我不说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二4班的田开阔。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少年说,我不说。
湖南卫视的大型热播节目《少年说》的拍摄前不久周已经在我校完美收官。少年说是一档汉化的类综艺剧,原型是日本的《未成年的主张》——学生在高台上对同学喊话,有时坐在后面的主持人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日本的《未成年的主张》节目让人明显感到更自由,有吐槽校园生活琐事的,诸如自己天然卷发,害怕头发被薅秃,于是义正辞严地要求各位同学不要再玩弄自己的头发;长像像体育明星的女同学严肃地让班里的男生不要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更多的还是向心仪的人表达自己青春期的懵懂爱意,有表白被拒绝而潸然泪下的,也有表白成功而喜笑颜开的。这些很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
反观《少年说》,不知是不是因为国情不同,说话的主题多是感谢同学,感谢老师,感谢父母。少有的表达爱慕之情的最后也演变成为了:学长是我的学习榜样,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之类。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喊话是不是经过了强行修改过的本意。
我一个同学原本准备了大量的激昂言语,但经过了节目组的润色后,锋利的宝剑被磨钝了,导致他在义正言辞的质问级长时,丧失了许多气势,以至于攻守之势反转,他被反怼的很惨。我在面试的时候,亲身体验了节目组的加工能力。他们想尽办法引导我对老师吐槽,而这又不是我的真实想法。导演建议我把讲稿写得口语化一些,但当我提到豆瓣时,他们又要我改成"读书APP",原因是豆瓣没给赞助。节目组要吃饭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为了这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他们自己倒把"口语化"的原则给破坏了。
节目虽然名为《少年说》,实际上却以对话为主导,台上的人无论说什么都必须有一个明确交谈对象在现场回应,这就导致了一些有主见有思想的想法会因为没有交谈对象而被埋没。试问一下,这些想法真的就因为没有交谈对象而没资格上台吗?恰恰相反,这些想法的交谈对象很可能是所有人。
节目名为《少年说》,明显是用典于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用意想必是"少年正能量,则国正能量",而它的实际操作是"少年说正能量,则《少年说》正能量"。想要正能量没有错,但把类似于对某个同学的吐槽强行扭转,再把正能量硬塞进去,结果成为了对某个同学的褒奖,在结尾处还来上一句:"某某某,我们一起努力吧!",我就觉得强人所难。
相较之下,我们的国旗下讲话更像真正的少年说。踌躇满志的少男少女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悉心准备之后,在校会上表达对时事的看法,分享自己生活的有趣体验,进行明亮的说理,这是我很乐意的事情。
上《少年说》节目,我不说。在这里,我愿意说。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