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今天,来自海珠区新港社区的王医生为我们上了堂别开生面的一节班会课——预防艾滋病。听到课题名称时,同学都笑了,因为对于初二年级的我们,觉得这个话题离我们非常遥远。
但当我们看到这些数据时,我们就不淡定了!艾滋病全球形势:1981年美国出现5例艾滋病感染者,到2018年,全球死亡3900万,存活379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许多艾滋病患者与我们的年龄相仿,而且全球年青化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艾滋病的防范。
艾滋病有3种传播途径,分别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导致感染艾滋病最主要的途径。艾滋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社会,危害都很大,它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各种症状、非常影响生存质量且需要长期服药、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从而使社会发展发生不可逆倒退。而且艾滋病症状不典型,从外表看不出来。到目前,也只能通知血液检查来判断你是否感染艾滋病。
王医生就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也提出了他的看法:我们应尽早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防患于未然;首先,我们应做到洁身自好、谨慎交友、不打耳洞、不纹身、不吸毒,如果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或不安全的输血经历,在窗口期可能查不出是否感染艾滋病,需要3—6个月再检查一次。同时到医院注射“阻断剂”,注射越早,感染机会越小,不超过72小时。另外,所有的社区医院,可做免费HIV检查,且保护个人隐私。
当然了,我们也不要谈“艾”色变,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弱,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或数天,且对酸、热、干燥和化学品敏感。要构成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皮肤或黏膜有缺口; 2、带有足够数量及浓度病毒感染的体液交换; 3、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而我们生活中正常接触是不会传播的,如:同一泳池游泳、握手、共用衣物毛巾、一起就餐、被同一只蚊子叮咬、同一教室上课等。
让我们珍惜生命,让生命之花更加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