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式教育带来的后果

作者: 初二1 李逸思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1)班的李逸思。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以暴制暴”式教育带来的后果。

最近,关于江西南昌豫章书院事件的议论漫天飞。在一个只有蹲厕的小屋里关禁闭七天,犯了小错便以戒尺规训,龙鞭伺候,这些骇人听闻的惩罚,对于豫章书院的学生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我们暂且不谈这个所谓的学校有没有教育思想,光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惩罚方式就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豫章书院以招收12-18岁的有网瘾、早恋、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的“问题少年”为主。所谓“问题少年”,无非是不太好的家庭氛围、没有管教到位的学校教育,加上孩子自我要求不严综合而成的。当孩子本身就带有问题后,再混合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一个孩子就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了。于是,父母就会绝望地认为:这孩子没救了。奈何父母终究甩不掉孩子这个包裹,只好把他们交给诸如豫章书院这样的机构,眼不见为净嘛。

而豫章书院似乎也没辜负父母们的期望。自家孩子在书院待了一段时间归家后,乖巧了不少。但是,父母们只看见孩子们被体罚后麻木顺从的身躯,殊不知他们的灵魂已经被扭曲。父母扔包袱似的简单处置、书院的管教人员的暴虐和世界的无理,让他们仇恨,而且他们很可能一直带着这种随时会转移到别人身上的仇恨生活下去。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虎爸虎妈”之后,人们看到的都是孩子表象上的如何听话或者成功,孰不知暴力教育对孩子一生深远的影响,是藏在心里最深处的,是难以被消除的。

我理解这些面对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我认为,是时候注重对这些“问题少年”进行正当、正确、有效的引导了。戒网瘾、管教所不能只是注重强制的、表面的成效,一定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应该以不危害身心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同时父母也要营造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多关心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接纳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重回正道。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其中有一段话:“大多数囚犯都不是什么好人,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都没什么好处,他们最大的不幸,就是被生到这世上来。”这些“问题少年”和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有些相像,唯一的区别是——“问题少年”们还小,还有被教育、改正的机会与空间。如果这些“问题少年”继续被“以暴制暴”的对待,我不知道他们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国家和社会、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更加关注“问题少年”这一群体,让他们不再受到像豫章书院那样“以暴制暴”的所谓的“教育”方式!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合照


 

合照


 

合照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