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与“公筷”的重要性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2班潘俊霖,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分餐”与“公筷”的重要性。

发生在今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不少人都不幸被感染,而且很多人失去了生命。现在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我们也返校开启了正常的学习之旅,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
返校上学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就餐。初三高三的师姐师兄们现在是配餐到班上,而我们低年级在食堂就餐时,都是坐在有隔板的桌子上。每个人孤独地、安静地、快速吃完。
在餐馆里聚餐的情况也有很大的改变。首先是,现在很多餐馆都推出了分餐套餐。其次是,人们聚餐时使用公筷的比例大大提高。而以前的情况却是,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围坐在一起,面对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出发点是为了表示好客或尊敬。我承认,这种“中式共餐”确实能体现朋友亲情。殊不知,这种进餐方式隐藏极大的风险。因为,病毒是能够通过唾液传播的。唾液随着筷子、勺子,交叉进入每个人的体内。以这次疫情为例,据专家研究:有些确诊的病例就是因为家庭聚集传播,而且是在家中共餐而引起的,因为聚餐时,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增加,又没有佩戴口罩,再加上,不同的筷子勺子等在同一个菜碗出入,就出现了交叉感染。而分餐和公筷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是赞成分餐制和公筷使用的。
分餐和公筷使用是减少交叉感染的好办法。其实,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分餐制的萌芽。黄河中游地区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前到了4500年以前,也表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就有出现。周朝就被视为分餐制正式开始的时代。所以大家能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看到,帝王在最高处,两旁各放着一个小桌子,一个官员一张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放着几盘食物,这便是“分餐制”。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只是大声呼吁,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只是再说说而已。我们应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分餐制和使用公筷推行开来。这里,除了我们个人的努力外,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指引和法规。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