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社区活动给我的启示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二2班的欧旋。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一次社区活动给我的启示。

上个月5号下午,我们学校初、高中一行8位同学参与了由南方都市报、广州市慈善会、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团委共同发起的“微心愿·关爱困难老人”公益实践课堂活动。经过志愿者活动的基本培训后,我们和志愿者一同去胡阿婆家拜访,希望能给予阿婆我们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善意。
阿婆的家在海珠区江泰路,60多岁,人显得比实际年龄老多了。阿婆的家在一楼老旧居民楼里,采光通风都不好,白天也要开灯。家具简单老旧,有几个凳子都是坏的,那是精神病儿子发作时弄坏的。在婆婆狭小的家里,我听到了普通人曲折艰难的一生。余华小说里的悲剧故事竟然又有一个相同的现实。阿婆年少失怙,从小被姨母抚养长大。她膝下育有一对儿子,大儿子十四岁那年意外落水身亡,只剩下一个有精神障碍的小儿子。如今,阿婆的亲人、丈夫皆已逝去,只剩下她一身病痛,照料着小儿子。幸好,阿婆一家现在领着政府的低保和相关的补贴,日常生活不成问题。
我们的到来让婆婆很兴奋。或许苦难的生活让她压抑太久,或许她常年只能面对斑驳的四面墙壁,实在没有人来倾听或愿意倾听她的话语。我们一行人默默倾听着阿婆的故事,间中只是点头或简单的回应,她还是非常投入地叙述着她的故事。两个小时左右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总得要告辞。阿婆依依不舍对我们道谢、惜别。我非常切身的感到,对于她而言,物质上的给予远远不如精神上的陪伴、抚慰来得重要。
从婆婆家出来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忽觉羞愧。上一次认真听住在乡下的奶奶说话,也要追溯到五六年前了。我的奶奶又有着什么样的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呢?我对她了解的太少了。下雨天里,她的膝盖是否也会像阿婆一样疼?在我们儿孙都远离她的时候,她是否一样缺少倾述的对象?我只是曾在某个瞬间,想起奶奶在某个晚上,独自坐在黑暗中,泪流满面。奶奶想到了她的什么样的悲伤往事呢?我一概不知,因为我不曾倾听。
我开始只是带着单纯的参加社区活动的心理去探访困难老人,但是活动之后,我受到了触动。首先,对于老人来说,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后,最好的关爱就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抚慰;第二,我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亲人。下次,我要好好的陪我的奶奶说话。第三,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我们付出善心和善举。我们每一个微小的善行都会使社会美好一些。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