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诺贝尔奖之间差了什么?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三2班的施应翔。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们和诺贝尔奖之间差了什么?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揭晓。诺贝尔奖共设置六类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让人遗憾,今年没有中国人获奖。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获得诺奖的中国人有两位:莫言和屠呦呦。与此同时,我看到一条新闻,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今年又有两人获奖,该学校获奖总人数已达109人。伯克利大学有个规定,凡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就可以获得一个预留停车位,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停车位可以分配了。伯克利校长非常为难的说如果明年再有人获奖怎么办?我们的邻国日本已有2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很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但是缘何诺贝尔奖获得者寥寥无几呢?我们和诺奖之间到底差了什么?细细思量,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作为青少年,我觉得以下几点我们还是比较缺乏:
第一,缺乏好奇心。日本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二说: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而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他的话颇有道理。曾几何时,我们缠着父母老师问“10万个为什么”,可是后来这些发问能力被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所取代了。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好好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
第二,缺乏创新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依赖性。依赖性一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下降。我们很多企业的芯片供应都是依赖国外。而当国际贸易出现问题时,芯片供应就成了大难题。如果我们有自主研发能力,亦或是早一些投入自主研发,情况也许不会如此被动。无论是对一个个体的人,还是一个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力都非常重要。
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纵观诺奖获得者,他们都是一生从事于某项事业,或写作,或科学研究,或人类和平,而且他们衷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很高兴的发现,在我身边,有些同学热爱物理,有些同学热爱天文,有些同学已经有一些发明创造了。如果他们把这种爱好坚持下去,我相信他们定会有收获。低头学习,抬头看路,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我们应该明白差距,然后努力去缩小差距。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未来的中国需要我们青少年的努力奋斗。加油,同学们!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