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与心声,志愿与真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二4班的唐翎双。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八月与心声,志愿与真情。
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参加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起初参加志愿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可到后来,居然成为假期的固定内容。今年八月初,在越秀区大东街社工服务站的三天志愿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作主要内容是收集街坊长者的相片,然后制作专属于他们的生命相册,最后送给长者。这个活动名为“八月与心声”。
活动第一天一大早,我们志愿者们便在社工站集合完毕。简单介绍和培训之后,我们get到了一些相应的探访以及沟通技巧,还了解清楚了接下来两天的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
第二天上午,我们要探访的第一位长者是年近90 的孤寡老人许婆婆。去的路上,大家心情都有些忐忑,虽然之前也有过探访老人家的经验,但更多的是被动的倾听者的角色,而这次,我们需要更多询问长者照片中的故事,为后期的相册制作做准备。
刚走进许婆婆的屋子,一股淡淡的栀子花香传来。她的屋内简洁宽敞,客厅的几处角落放了几盆花,给屋子增添了几分生机。我们陆续在老者身旁坐下,表明来意后,许婆婆很激动,急忙拿出她早已准备好的老相片,进行挑选。照片不大,微微泛黄,看得出有满满的岁月沉淀。许婆婆比较少话,或许是有点儿性格内向,但在翻阅相片的过程中还是能看出内心的变化,或许是那一张张老照片钩起了她的种种回忆,又或许是想起了上一位陪她看照片的人。我们与她老人家聊这聊那,从许婆婆与她爱人的故事,她曾去过的旅游景点。聊到兴奋处,她会激动地站起来比划当时的情形,很是开心。
探访的成功给了我信心。隔天,我和一位小妹妹去拜访另一位杨姓老人。他也是孤寡老人,年轻时是位老师,社工亲切的叫她“杨阿姨”。这次的探访有个小插曲,去的路上我们迷路了,地图上搜索不到杨婆婆的家,我们只好一户户人家的问,一波三折,终于找到了杨婆婆的家。我们以为杨婆婆会等的很不耐烦,但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十分热情,不仅耐心的等着我们,还通过电话为我们指路,为我们耐心讲解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讲到自己年轻时与老师们的合影时,杨婆婆特别兴奋,语调不禁上扬,重复了好几遍这张照片的来历。她说志愿者能有空时来陪她聊聊天,她就很满足了。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很有感触,是啊,我们志愿者就做了这么一点小小的热心事,就能够给社区长者带来很大的温暖。
相册制作很费功夫。我们小心翼翼的地将每一张照片贴在相册纸上,用心画好了每一页装饰。我们知道,这些照片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瞬间,更是一段段珍贵的回忆,一段段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通过与长者沟通,我感受到了他人生活的不易,学会了关爱他人。我希望发光,就算光芒很微弱,总会照亮他人,照亮周围的世界。只要人人都尽所能及的去照亮他人,这个世界就只会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