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一8班的陈朗霆,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名叫陈树坚,退休前是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固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还是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造船学会常务理事等等。现在退休了,但他一直没有闲着,还在兼任着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等等。
每次我回到爷爷家,他第一句话总是:“朗霆,来,看一看我的新研究。”然后他拿出一大堆最近的研究资料翻给我看。接着他肯定又会问我:“来!给一道奥数题你做。”他每一次都很耐心地教我,尽管头上已经全是汗水,他就只是擦一下。即使汗水滴到眼睛里,他也是眨眨眼继续讲。爷爷是个数学痴,满电脑的文档全部是数学公式、题目以及解题方法。
2009年10月23日的《广州日报》的新闻《中大教授破译“邹伯奇密码”》报道的就是我爷爷。
邹伯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也是我奶奶的祖先。佛山南海黄岐泌冲邹氏祠堂内,保存着一批珍贵的文稿复印件,邹伯奇第五代后人、玄孙邹信廉老人曾经向记者介绍:这是他们经过好几年时间搜集整理的邹伯奇手稿。邹伯奇毕生醉心于科研和教育,这批手稿多是他生前写的,也有部分是他的子孙抄录的,还有一些是从《学海堂集》、《邹征君遗书》、《南海县志》,甚至有关碑刻碑文中摘录下来的,有教案,也有书信,十分珍贵。这些手稿内容多是数字排列,有时甚至连续10张、8张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虽然先人偶有标注,但都是用古文讲数字,我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邹老说破解先人手稿成为邹氏族人的一桩心事。
几年前,邹氏后人将邹伯奇手稿复印件送到我爷爷家里,我爷爷开始研究这批手稿。爷爷特别留意到邹伯奇在运算的时候经常是精确到小数点后16位,现在一般的计算器都不能运算到16位,就算是人手运算也十分困难。爷爷研究发现:邹伯奇的运算思维相当科学,按照他众多算例提出的计算步骤,可以编制出现代计算机程序,而且运算结果竟然一样,说明他的思维和现代计算机高度一致。
我爷爷现在工作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这样评价他“十年全勤,劳模典范”。回首过去的十年,我那爱岗敬业的爷爷从来未请过一次假,每天早上6点起床,不管昨天有多累,也坚持上课,从不缺课,这已经成为了他从教数十年来的信守。
爷爷对学生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无论学习还是在生活,都给他们很大的帮助。他和学生亦师亦友。获奖颇多的爷爷执着认为:只有学生认可才是最大的成功,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潜移默化的传递自己所崇尚的教育精神。很多学生至今和他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有学生回来看他,和他分享工作和生活。
爷爷为他的学生而骄傲,我也为有这样优秀的爷爷而自豪!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