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冯巩”之争的冷思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一1班的刘家瑜。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冯巩”之争的冷思考。
前不久的跨媒介阅读课上,老师推荐了“冯巩”之争的素材,即小品演员巩汉林与足球运动员冯潇霆之间围绕中国男足展开的口水战,甚至相声演员冯巩本人也露脸来凑热闹。我不是足球迷,平时也不怎么关心这类新闻,连关于中国男足在12强赛上表现的相关网评也了解不多,所以,对这个素材没什么感觉,尤其是读完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后,我更庆幸自己不是球迷,不用这么拧巴,揪心。
我认为这场网络口水战没什么意义。首先,我承认巩汉林批评的正确性。舆论大量倒向巩汉林的“最大受益者需有相应的义务”的逻辑上。男足队员拿那么高的工资,却一直无法取得和收入相符的成绩,这确实说不过去。当然,我也不赞同那些莫须有的嘲讽与调侃,更不赞同带有恶意的谩骂和指责。
至于冯潇霆一派的回应,诉诸委屈之余,也的确表达了对足球的热爱和对被理解尊重的诉求。网络红人韩寒说:你不是专业人士别掺和,你不懂就不要胡咧咧。这话好像也不对,难道每个行业的事情只能本行业的人评论吗?如果中国男足一直只能以这样的形象出场,怎么可能有更多的人热爱,参与?又怎么可能有竞技水平的提升和突破呢?
课下我也查了一点相关材料,发现这场争论只停留在“口水战”,完全没能深入与探究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本届比赛他们究竟输在哪里?男子足球为何一直不给力?足球该如何“改革”?中国男足出路究竟在何方?等。热闹倒是热闹,但完全没有认真且深入的理性思考。骂战如浪花一般迅速消失,没留下任何痕迹。
该怎么做才能让事情有所转变,球队才能抓住转机呢?我以为,我们应该抛弃无意义的指责,转向理性的思考,这样才能就“国足之困局”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我留意到一则阅读材料。几年前有一个关于“中国男子足球难以发展的原因”的调查,来自中外的人士分别给出了不同答案。在我国国内,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足球管理的相关政策,也包括训练场地不足等,而外方人士更注重足球的管理体制,他们认为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他们还认为,足球应该更纯粹,而且应该是真正懂足球的人来组织训练与管理。可见,他们看到的更多,也更专业,更深刻。
当然,通过这一次阅读思考活动,我也领悟到,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亦要学会从多角度,更理性地去看问题,由一个现象去展望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问题,还要努力去摸索解决方案。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