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博济特色课程·心理】体验自省,育心有道

发布日期:2022-05-12

        我校秉持“乐学善思,个性成长”的心育特色工作理念,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活动化、多元化。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等文件中关于心理课程的教学规范和课程设置要求,结合校情,开发了包含常规课和活动课的系列心理课程,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以体验式活动为主,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不同群体的多维立体、相互联动的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
 

 

        教师团队自主研发体验式激趣心育课程,组织多样形式的心理活动,如通过心理班会课、主题团辅,年级讲座,心理测评、社团开讲等多元途径,联合学生骨干、班主任教师和家长、专家组建五位一体支持网络,多方联动,合力培养附中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终身发展能力,鼓励学生在多彩校园生活中勇于突破自我,善于交往,生发潜能,濡染文化,沉淀思想,自由成才。

 

 
课程负责人
 

 

 
 
袁俏芸老师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高中心理健康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绘画分析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心理名师培养对象。

        目前团队一共三位老师,其中两位心理学专业毕业,一位教育学专业毕业,均持有心理健康教育A证。

 

 
课程内容与组织
 

 

        初一课程以体验式活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发现以及发展个性特点;初二课程以学习心理为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学习,成为乐学、善学的学习主动者。心理教师组织的心理健康周、青年教师心理技能培训、社团心理开讲,以及面向年级常规开展的青春期教育、考前辅导讲座,均为服务师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课程实施
 

常规课:

        初一、初二每两周1节,初一以活动游戏体验-分享为主要形式,初二以心理学科知识讲授为主要形式。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注重生发问题,引导思考,结合实际运用。高一导师制课程约两周一次,以探索自我和青春期发展为主题,灵活设置活动与讲授内容。


活动课:

        以全覆盖活动形式定期开展的校园心育课,有心理活动周,新生青春期教育、毕业生考前辅导讲座,也有各种主题心理团辅,青年教师心理培训,家长教育沙龙等,各种活动课的开展频次相对固定,开展时间有明显的时间特性。如青春期讲座开设于第一学期,考前辅导开设于第二学期。

 

 
课程成果
 

 

2019年,初二《静能生慧》学习与考试课例获评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2019年,团队编写、出版校本教材《青春心里程》和《逸心集》。

2019年,我校成功申报关于初三考试焦虑团辅活动课程的广州市十三五心理健康课题一项,于2022年顺利结题。

2020年,我校三位心理教师防疫期心理课教案获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二、三等奖。

2021年,袁俏芸老师撰写的课程研究文章发表于《广州市教研》、考试焦虑的团辅研究论文发表于《当代教育家》。

2021年,团队编写校本教材《Ta说——如何在学校中结合绘画团辅开展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