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提升整体,众议自生力量
2月27日下午,在海珠区中心第六届“明珠杯”初中组决赛到来之际,我校语文科组观摩了参赛教师杨婷婷的授课后集聚于图书馆阅览室,就如何上好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写作课进行了“磨课”活动。

杨婷婷老师首先阐述了自己教授“怎样选材”写作课的思路和教学重难点,并提出自己的困惑,认为自己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指导建议方面还有所欠缺。接着,其他老师对其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肯定其脉络清晰,同时就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在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单老师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道”和“术”的问题,从阐明“道”出发,经过“术”的演练,最后通过教师点评让学生对“道”有更深的领悟。龙老师则就明确教学出发点提出见解,举例示范如何设计一堂课的起承转合,其发言对提升教学技巧和课堂格局具有启发性意义。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范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水平更高和角度更新的范例来打开学生筛选组织材料的思路。锁玉、张缘源等多位老师不仅积极推荐可资借鉴的课文,还分享自己储备的优秀素材,一时间气氛热烈,教学思路愈加开阔。谢宇珍老师认为还应从日常生活真实情境出发,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平台,搭建好可助力学生认知递进的“脚手架”,并抛出了一个具体情境引发大家共创共研。
就如何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问题,孟老师提出一堂课应该具备两到三个亮点,也有老师认为不妨有三五个笑点,以加深学生和评委的课堂印象。在“海教杯”课堂教学比赛中曾获区一等奖的张梅、刘伊兰、胡艳丽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建议重视导入语和结束语的设计,并且力求课堂展示成果具有观赏性。在具体环节设计上,蔡玲、张芝等多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灵感,经过集体智慧的碰撞,一堂生动的写作课逐渐具备了雏形。

借机“明珠杯”决赛,全组集思广益,通过“磨课”拓宽了写作课教学思路,无论是参赛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均收获了成长与提升,相信学生也会获益更丰,对如何选材更有把握,对写作更感兴趣,在表达上离“信达雅”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