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到制作,纸桥制作有所得
10月12日下午5点半,物理科组组织的纸桥梁制作比赛在架空层举行。初一初二的同学热情高涨,踊跃参加此次活动。
一放学,同学们就围在架空层等待。老师们也在忙碌,几位物理老师很快就布置好了场地。所有参赛作品经过前几天的初审之后,显然又进行修改调适,选手们重新测量桥梁的各项指数,以衡量是否达到比赛标准。陈老师和姚老师为参赛作品打完“设计分”后,才可以进入承重环节。


件件纸桥无一不透露着同学们付出的时间和心血。艺术节主要讲究“艺术”二字,不仅桥梁的承重性能需要考量,艺术性也是参考要素,很考验大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在一片白茫茫的桥群中,“博雅桥”引人注目,它参考海印大桥,采用斜拉桥这种形式,所有拉索上方的牌子上提有“博雅桥”三字,桥底托在一块板上,涂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海,还有两只小纸船在海里航行,寓意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比赛现场也出现了上届科技节比赛的冠军桥同款,设计参考海珠桥,跟初二上学期的数学课本封面上的桥类似,既精致具艺术性,又有非常好的承重性能,我认为有再次夺冠的潜能。


再稍提一笔我们班的桥梁。我们班有两组参赛。尖子组决定沿用去年的设计,桥面巧妙交错,只为增强桥面韧性,可由于部分纸棒不太牢固,所以桥墩有些软榻,不够力量支撑桥面。我的组里桥面用纸棒直接平铺,设计了两个桥墩,分别由4根小纸棒粘连组成。商量时发现桥面不够厚度,于是我又与同学细细修改了一番。从理论到实践,我以为做到了大半。


检验纸桥的时候到了。大家挨个排队测试,很快,去年的桥梁卫冕承重方面的冠军,也有一架参考瓦楞纸结构的桥梁承重满分了,遗憾的是此桥使用了透明胶,不符合要求,需要在艺术性方面参照评分标准酌情减分。我们组排在最后,看到别的组出了不同的好成绩,我渐感紧张而压力顿生,我小心翼翼地放上标有重量的铁圈,随着铁圈叠加,我有些自得,心想也许可以打破记录呢。可不尽人意,又一个铁圈将要放上去时,桥梁开始摇摆,5千克,还可以,我尝试安慰自己。而他们组的,不出贾老师预料,只承得了一个小重量。我们班两组比赛后,赛程告一段落。


从构想到制作,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即使再有天赋,也不能一蹴而就,这项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蓝图才能成真。纸桥梁制作比赛,就是一个对我们很好的这样一个过程,就像纸张虽“薄如蝉翼轻似绸”,但“蓬勃能量蕴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