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融合 在探究中生成

-----基于6E-STEM教育理念跨学科教学成果直播课简述

作者:锁玉 钟朱杰 发布日期:2024-01-08

12月29日,我校举行复办30周年活动。当天上午,学校举行了“携手院校馆会,创新育人样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复办30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暨“三一拔尖育人工程”授牌仪式。在仪式上,语文科锁玉老师和数学谢珂璇老师呈现了九年级语文·数学融合课《向说理更深处漫溯——反证法在辩论中的运用》,通用技术老师钟朱杰老师展示《创意灯具设计与制作》STEM特色课程,受到了专家和来宾们的好评。

直播课主持:唐思琪老师

 

锁玉老师和谢珂璇老师的课以九上第五单元写作部分“论证要合理”和口语交际部分“讨论”的教学要求为依托,设定核心任务学习反证法和辩论赛,尝试以语文课为基点,通过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上课的特殊形式、通过数学题让学生直观理解“反证法”推理逻辑,再将反证逻辑运用到语文论证推理上,最后通过学生录制“讨论”视频并汇报交流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语文问题,既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路径,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钟朱杰老师展示了《创意灯具设计与制作》STEM特色课程。本次课通过学生作品的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设计了四个环节,环节一是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过程分享。此环节学生汇报了灯具的演变、如何进行灯具方案的设计、灯具的制作过程及精度控制与如何实现智能控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亲历了“6E”学习模式的引入环节、探究环节、解释环节、工程环节以及深化环节。环节二是所有小组从场景需求应用价值、灵感来源、产品制作过程、成品构造、使用方法及反思改进等进行成果汇报以及小组评价。环节三设计了招商投票环节,小组内根据评价项点进行打分评价,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票数最高的前三名,为本次招商发布会的中签商家,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最后进行项目总结拓展评价。通过以创意灯具的设计制作为载体的STEM项目式学习,学生采用物理、数学、工程技术等跨学科知识与技术解决活动的预设问题。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从方案设计绘制草图,到利用工具设备加工零部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能力以及物化能力,学生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课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杨小微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董艳教授/博导现场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对于锁老师和谢老师的课,杨教授充分肯定了本节课能着眼于思维训练的设计,尤其称赞语言逻辑与数学逻辑的融合思路,有创意,且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董教授则赞扬了学校在初中阶段能将语文与数学两个主科课程用跨学科视角来展现出来的勇气,并对本课体现出的基于活动的、跨学科、辩证的、案例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杨教授指出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表达需更精准具体,董教授则提议应充分利用活动任务,搭好支架,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对于钟老师的课,杨教授指出本节课整体设计不错,灯具的创意设计制作,让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各种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内容都融合在一起,贴近生活,有创意性,突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董教授认为第三个作品“微课堂”小组报告的礼仪非常好!该组学生展示的过程就是像成年人一样向社会发出宣告,向产品商发出宣告,作品展示的最后展现了作品的寓意,这个美好的寓意是每位同学数学可以考个好成绩,体现了关心他人,在一个共同体里面,我们不仅是在做一个作品,更要联系跨学科、联系生活。再如“浑天仪”作品,展示学生大的格局,分享的价值在哪里?分享的价值在于一个作品的完成过程启发所有小组,这个是项目式学习的精神,每个组有创意,每个组能够实现,每个组能有结果,在完成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不同克服困难,不断启发别人。第7组学生作品“元日”,很好的解释了作品,把人文的精神融入到创新设计,吸引厂商,做跟社会相关联的事情,“全夜灯”作品的八面体设计是新创意的开始。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视角,让更多的小组投入进来,今天每个小组的分享尽管很短暂,大部分小组都有火花,对不同学科老师都有启发,所以我们今天强调跨学科跨生活,跨孩子内心世界以及关怀。

两位教授的点评指导,让我们获益良多。后续我们会继续挖掘更多的项目资源,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新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