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我家乡的省级非遗——六双花灯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12班的李禹潼。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家乡的省级非遗——六双花灯。
初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老师要求我们仿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风俗的文章。我的文章被语文老师夸赞写得“很不错”,于是我想在校会上给同学们介绍我家乡的省级非遗——六双花灯。
如今,很多人都觉得过完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但实则并非如此。在我的老家粤西茂名信宜市,元宵节后的“年”还在继续。我们“年”的尽头,是过年例,人们会走村访友,吃饭攀谈。打从我记事起,年例就相当热闹,我爱去,也爱看。年例活动中,六双花灯便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粤西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
记得,每到正月十七,我便和家人来到六双村。我是很亢奋的,因为在六双我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灯。我们会早到许多。爷爷会把竹子劈开成条,配合上胶带便做成了花灯的骨架。这时我便会拿出彩纸,折成荷花的形状,用几张纸卷成花瓣再用胶水粘合起来,“荷花”也就做完了。在花灯上粘上薄薄的宣纸便可作画,写祝福。字画大多都是“添丁”“富贵”之类的。每家每户做几盏灯,灯便数不胜数了。
夜幕降临,在鞭炮与锣鼓声中,六双花灯节盛大举行。家家户户都点上灯。大街上人山人海,粉白色的灯笼犹如海龙,沉浮于人海之中。人们高举花灯,互送着祝福。花灯巡游,千灯璀璨,漫天灯火,点燃黑夜,流光溢彩,绚丽多姿,万众喧腾。烟花在空中绽放,舞狮舞龙是跳不尽的,掌声欢呼是不绝的。一片乐海,闹啊,爽啊!
今年的灯节与往年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加了花灯制作。花片上的字不再只是“添丁”“富贵”,取而代之的是奥特曼,是二次元,是更加质朴的小愿景——当宇航员等。看到这些,我忍俊不禁,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吧。花灯样式也不再是过去固定的样式,而是层出不穷,新意也多多。一些年轻人们还飞起了无人机航拍,开启了抖音分享着这热闹的场景。村长问:“你们这有人看?”“可多人了,有10几万人在观看呢?”的确,有好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六双村。
人们辛勤的拼搏换来了如今的繁花盛事。“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的一代继承了这古老的传统。望着这老少皆欢的村庄欢景,我被深深触动了,沉漫在这无尽的祥和和喜悦中。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