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馥郁——致我念念不忘的附中老师们

作者:2022届(初中) 胡文迪 发布日期:2024-09-12

我六年级那个“六一”儿童节过得格外不平凡,因为那天的活动让我第一次步入中大附中校园。其实我的小学就在和附中一墙之隔的中大附小,从小我就深受中山大学“逸仙文化”的熏陶,同为校中校,园中园,我对附中既熟悉又陌生。直到踏入校园那一刻开始,我喜欢上了这个小小的校园。

初一入学时正值第13届艺术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时的美术课、音乐课也有着不少与艺术节息息相关的有趣的活动,什么艺术节节徽设计、歌唱比赛等等,让我们一下子就踏入了艺术天地,沉浸其中。

记得艺术节有一个校园主持人大赛,当时的我很喜欢新闻主播康辉和朱广权老师,伴着对播音浓厚的兴趣参加了这次主持人大赛,我认真地准备,尽可能稳定情绪正常发挥,尽管最终没能进入决赛,但对于像我这样的“社恐”来说,当时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初二时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清除操场的杂物)

初二时我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学长,在他的引领下我对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俩常常在一起讨论各种公交车辆的型号、大小、座位设置、车内车外的装饰、车体广告等等,我们不仅了解铁路历史,还会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去地铁站、高架桥或者露天站点车站蹲守,等待一列装饰独特的“独苗”列车……

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就这个话题尝试参加一次“国旗下讲话”,于是我“大笔一挥”,写成一篇短文交上去。一天严校喊我去他办公室,他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与我谈论公交车辆的历史、型号等等,原来为了我这篇讲话,严校特意上网查了不少资料,而且非常仔细认真地帮我修改……

正式上台讲话那天,面对台下千余名老师同学,我又激动又紧张,记得我的主题是“做个交通迷不容易”,虽然只有简短的三五分钟,但能够真诚地表达我作为“交通迷”这个兴趣爱好群体的心声。

(初二时国旗下讲话)

说到严校,尽管他每天公务缠身,但依然对学校的每个学生了解得细致入微。毕业后每次回到附中见到严校,严校依旧叫得上我的名字,依旧用先前那亲切的口吻问候我,严校那充满智慧之言,成为我成长中不懈的动力。

又到一年一度教师节,我总情不自禁想起我的附中老师。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初一初二教我们数学的杨家琪老师,他上课那魔性的口音,幽默的话语,让我们上课不得不打起120分的精神,有时遇见上课犯困的同学,杨老师会蹦出一个个笑话,让大家忍俊不禁。讲到投入时,杨老师会手舞足蹈,让自己肢体语言和数学语言融为一体!杨老师独特的讲话方式和教学风格带给我快乐,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

在附中我有两个语文老师,一个是师兄师姐口里的“向奶奶”——我的班主任向琴,刚进初中的我一度懵懂不适应,每每向老师总会及时地给予我心灵鸡汤,老师的善良撼动了我。后来向老师休产假,语文的接力棒传给了“闭嘴姐”——胡艳丽老师,胡老师上课语速平静,下课也和蔼可亲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之所以喊她“闭嘴姐”,是因为一次上课前明明我们正襟危坐、鸦雀无声,谁知胡老师一进教室却大喊一声“闭嘴”,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从此得名“闭嘴姐”!

初二时班主任换成了杜立青老师,杜老师虽然是物理老师,但上课时常常会一本正经地给我们灌输哲学道理,他用智慧的“上帝之手”推动我们前进。

(胡文迪(右一)和同学们在做物理实验)

教我们三年英语的是“小话姐”邹玉莲老师,别看邹老师身材娇小,但每逢教职工排球赛时她活力四射!邹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常常是“谁嘴巴动?”“有小话声!”记得初一时,英语成绩垫底的我受到同学嘲笑、排挤,是邹老师的安慰鼓励给予了我信心。邹老师是附中元老级人物,中大附中复办首届开始她就在附中任教,三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天下。邹老师还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

还有宁可“卷死”自己也要教会学生的张小华老师,满腹经纶的“故事哥”历史黄契平老师,严谨认真容不得一点马虎却又俏皮可爱的化学马春秀老师……

(和超超老师在一起)

在附中的三年六个学期,有五个学期正是疫情之时,因为疫情,我们原有的正常作息被打乱,正常的活动被取消,我们的老师们作为一个个十八线主播被迫上线,摸着石头过河,在前所未有的网课模式下依然鞠躬尽瘁,与我们同舟共济。

(全班一起HAPPY)

这篇随笔删删改改,太多的思念,正逢教师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亲爱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