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情系中附

作者:2021届(初中)江梓睿 发布日期:2024-09-20
 
 
2021届(初中)江梓睿
简介:江梓睿,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初中毕业生,高中就读于广州市执信中学,目前就读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时值中秋,刚刚新生军训完毕,在同学群里看到“我与中附” 征文活动,离开广州吃了不少训练之苦的我,忽然回忆起在中附的初中三年,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的甜,于是忍不住想赶紧写一篇文章。也许是因为美好的回忆太多太多,一时不知从哪儿动笔,那就任我思绪飘飞,漫游于那段青葱岁月,随意撷取几缕记忆,诉诸笔端吧。

附中有我心心念念的同学。

(初一刚入学时的江梓睿)

初二下学期疫情肆虐,网课期间,我和好朋友们组建了一个交流群。群内或研讨学业,共克难题;或分享趣好,同赏风雅;亦或闲谈游戏,笑语连连。我亲手将它命名为“滑稽大本营”,这个群聊给漫长的网课、无聊的居家生活,平添了诸多欢愉。

临近体育中考,我们为了拿满70分,拼了命地训练。在一次体育一千米测试中,我因受伤需要补考,本来以为会是全班同学看着我孤身一个人跑,不想竟有5位同学站了出来,提出陪跑。千米之遥,五圈之程,每一圈皆有一人相伴,我的心暖暖的……在他们的帮助下,尽管没有跑出满分,但也跑出了我自己最好的成绩。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平时的锦上添花,而在于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正是中附的生活,让这句话变得生动而鲜活。

除了千米长跑,我还选择了三级蛙跳作为中考体育的选考项目。在此之前,我始终无法跨越7.3米的大关,更别提达到7.6米的满分标准了。那时,我几乎成了全班唯一一个在此项目上未能满分的学生,心中难免有些焦灼与不安。上考场时,我是忐忑的,竟然我还是排在第一个跳,豁出去了,我凝神聚气,猛然一跃!我还没缓过神儿,就听见了身后同学们的欢呼声,喝彩声。定神一看,7.8米!我当时只觉得热血往上涌,夹杂着同学们真心的喝彩,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到今天也难以忘却……

离开中附后,我和中附同窗们凭借“校际信使”,仍然经常交换信件,互道有无。我常常感慨,这样纯真的友谊,这样真诚的同学与朋友,实在是难能可贵,恐怕日后再难遇见。千金易得,中附知己难求啊!

(江梓睿和初中同学在一起)

不仅同学,中附还有我难忘的老师们:黄老师作为前班主任,时常关心我的学业问题,进步的喜悦,退步的沮丧,我都与她分享。她出色的英语教学,让我的英语在整个高中“高枕无忧”。叶老师细心批改我们的随笔,一句“要个电子稿”便是最大的嘉奖,她也会买书奖励当月表现优异的同学。她为我买的书,我一直妥善的珍藏在衣柜中。顺带一提,当叶老师的课代表,真的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老师们送考)

倘若同学与老师是我对中附情感的最深寄托,那么中附本身便是这份独特情感的基底,赋予了我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与色彩,成为了我作为中附人的独特印记。

严校长亲手打理的剪报墙,引得我时常驻足观看,观新闻,知天下大事。还有极具中附特色的储物间,我曾在初三备战中考时偷偷在里面吃臭豆腐,也曾因为伤心事在里面落泪,也曾和同学温暖相拥,更曾向喜欢的女孩子直抒胸臆。一方自由的小天地,它就像是每个中附人的秘密小花园,藏着美好的、悲伤的、但总归是灿烂金黄的回忆。

中附除了组织我们春秋游,还有不少有趣的课外活动以及外出调研活动。打开校门,便置身中山大学之中。无论是去西大球场练足球、跑步,还是去东大足球场举办运动会,还是去教工饭堂和康乐园吃饭,亦或是参加中大校内的调研,每个中附学子的足迹,一定会遍布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我们的校训,而在中山大学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也成为了我们中附人宝贵的品质烙印。

中附的三年,不仅给予了我扎实的学习功底,也赋予了我鲜明不变的中附底色。毕业后一想到我是中附的学子,总能给我前行的动力,总能让我打心底里面骄傲。“今天我以中附为荣,明天中附以我为傲。”这句话,在校期间时常回响在耳畔,我却未曾深究其意。然而,当我踏出校门,中附成为我永远的母校时,再回首,心中满是感慨与深情。现在,我们的同学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他们身在何方,他们的身上总会带着深深的中附人宝贵的品质烙印,我想,母校也一定会为此感到骄傲吧。

这篇短文写到尾声了,此时的我坐在大学的教学楼中,朝窗外望去,皎月高悬于天空中。中秋将近,而我与中附却相隔千山万水。但是、即使、纵然、哪怕是这样,我和母校那独特的纽带却永远不会改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附啊中附,我的母校,我想你了。不妨划着月亮船,跨越那万水千山,于梦中见你一面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