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尘漫步

作者:2021届(初中)罗永浩 发布日期:2024-09-24

微风拂面,灯火扑朔,前路在眼前若影若现——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因为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原本紧凑的军训突然腾出了大量的空白。学习吧?不是很想学。玩游戏吧?也已经玩厌了。索性,趁医学生还没下课,路上还没那么多人,骑上自行车在中大里逛一逛。

中轴线的灯光很暗,几乎看不清两米外的任何生物。那就干脆不看路,把路线交给自行车决定吧,看看它能不能带我回到明亮的地方。

就这么飘摇地走了十几分钟,等到自行车走投无路,便舍车,抬头望。

啊!西大!(西大球场)

 

还没来得及思考,脚已经在跑道上跑起来了。正值秋高气爽,一阵阵凉风迎着脸刮来,吹走了白天的闷热,吹走了疲劳的汗水。跑得不算累,像是前面有个领跑的小男孩为我挡风。明明已经气喘吁吁,却反而逐渐加快了脚步,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我知道,那就是四年前的我。

刚上初一的时候,我直接被一千米吓傻了。那么那么长的跑道,要跑整整的五圈,每一圈都是整整的两百米,每两百米对我来说都是整整的炼狱。当我以五分多钟的时间“荣获”全班倒二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绝对是场艰难的战役。

果然,到初三开始,我的一千米依旧在四分二十上下徘徊,而当年的满分线是三分三十七秒。看着我每次都信心满满地开局领跑,不甘情愿地被人赶超,筋疲力尽地跨过终点,老师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试的各种方法技巧都没用,最后只能叹口气,说,那就多跑跑吧。

这一跑,就是整个初三晚自习后雷打不动的一千米夜跑。有时一个人跑,有时“216攻略组”的同学也会一起跑;有时平静地跑,有时怀揣着做不出来题和怀疑自己太笨的愤怒狂奔;有时会被别人超过,有时会超过别人。但无论如何,每晚只跑一公里,不多也不少,为的就是真实模拟一千米。

一年的坚持,最终换来了三分十五秒的好成绩。

正好,跑完一千米了,那就像当年那样停下来,继续前行吧。

骑了一会,就撞见了刚下晚修的医学生们。一辆单车在昏暗的小道上与成千上百的人反方向走,好似逆水行舟,真个叫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无意间回头,发现我竟然是唯一逆行的人,心里顿时产生了些许孤独和悲凉。

自从上了高中,“216攻略组”的好友各奔东西,原本外向的我不知怎么的就内向了起来。高考的压力本就悬在心上,再加上几次管理时的冲突,几次不欢而散的对话,一上高三,猛地发现,高中好友也已离我远去。与此同时,预想职业的特性,又需要长期与孤独为伴,不得社交,少有谈话。于是乎,便只能对影成三人,一个人求学笃行。

孤独看似很酷,但这就意味着你不会有人同行相助,不会有人关心自己,不会有人在你得意时喝彩,不会有人在你失意时安慰。即使想哭,想怨,想叫,想闹,即使微信里有上百个好友,也不敢诉苦与其中一人,只能对影长叹。无数次从梦中惊醒,我看着缥缈的未来与必走的险路,不知何时能到达的彼岸,不禁泪流满面。这正如周杰伦所唱的:“没人能说没人可说好难承受,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

车行渐远,缓慢的驶过了人群。前方仿佛有一束光,从树木的缝隙间透了过来,由模糊的一团逐渐变得清晰,变得明亮。等骑到了光的尽头,抬头一看,一栋陌生又熟悉的建筑映入眼帘。

这就是博学楼。

这就是中大附中!

夜晚静谧的中大附中博学楼
罗永浩(左一)与同学回到附中看望老师

此时还未下晚修,博学楼仍是一片光海,在黑暗的中大校区里,就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每个求知学子的路,也渐渐照亮了我的路。

至此,就不能不设想:

也许我从来都不孤独,就像我在中附时一样,当我做不出题时,会有同学热情解答;当我感到沮丧时,会有同学耐心倾听;当我陷入低谷时,会有同学帮我重振信心;当我荒漠迷路时,亦有同学为我指点迷津。在操场上,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在自习室里,在每一个有着中附气息的地方,有“216攻略组”的同学听我诉说,有8班的同学全力配合,有整个中附在身后保障。那么,即使人生的前路漫长,即使要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与大海,内心也不再空虚与害怕,步伐将会更加从容自信。因为,我身后的,是中大附中。

终究还是没有推开中附的大门,不过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只要知道,中附会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中附精神会一直指引我走上正道,那么,还是不是中附的学生,就不那么重要了。

风还是一缕清风,但灯火已经不再飘渺,足够照亮前路,一直通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