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广州塔: 在观光与通勤中寻找平衡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一6班的林峻豪。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讲话,但是我讲话的稿件是一位已经毕业的中附学长的文章,他很关注广州塔景区的观光和通勤问题。这篇讲话的主题是:广州塔:在观光与通勤中寻找平衡。

最近,一则关于广州塔附近交通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海珠有轨电车广州塔站及广州塔至广州塔东区间拟被拆除,原先的广州塔东站将成为新的终点站。现有的广州塔站位于地铁广州塔站旁,换乘十分方便。一旦拆除,从地铁站到广州塔东站的步行距离将增加至五百多米。

此消息引发了大量讨论,尤其是在经常使用该路线的通勤者中。很多人表示,拆除广州塔站后,通勤将变得不再方便。确实如此,海珠有轨电车是全国客流强度最大的有轨电车线路之一,工作日早晚高峰,很多乘客通过地铁3号线在广州塔站换乘有轨电车前往阅江路等地上班。节假日的客流量更是巨大,乘客需要排队许久才能进站。据统计,全线约一半的客流来自广州塔站。

据报道,拆除广州塔至广州塔东区间是为了打造全新的广州塔观景平台和珠江步道空间。有轨电车线路确实占用了部分空间,加剧了节假日珠江步道的拥挤,也存在踩踏事故的安全隐患。从这一角度看,拆除似乎有合理性。然而,拆除后给民众通勤带来的不便也不容忽视。

在我看来,完全拆除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我思考了以下两点改进措施:

  1. 缩减为单线区间:可以将广州塔至广州塔东的电车线路缩减为单线,并设计为半开放式,这样,人流高峰时段,电车可以继续运营至广州塔站,方便通勤者。节假日期间,暂停该区间运营,游客可以在半开放式的轨道上行走,增加步行空间,减少拥挤。
  2. 高架线路改造:可以考虑将广州塔至广州塔东区间的线路改为高架设计。由于现有的猎德大桥南至广州塔东区间线路已跨越珠江延长至广州塔站的高架设计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减少地面占用,就算是单线区间,也能满足通勤需求。

除了有轨电车的拆除问题,几年前广州塔还实施了对电动车和自行车的禁行政策,这也引发了争议。虽然在游客密集的区域限制非机动车进入有其道理,避免了空间阻碍和安全隐患,但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尤其是依赖自行车通勤的人群,这一限制带来了不便。以滨江路和艺洲路附近的居民为例,他们每天需要前往广州塔地铁站乘坐地铁前往天河等地上班。然而,由于自行车禁行,他们无法骑行到广州塔站,只能在数百米外下车步行,这大大降低了通勤效率。对此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允许自行车停放在地铁站附近,尤其是B口等不位于广州塔广场的人流相对较少的区域。在节假日或晚上,再实施自行车禁行措施。此外,可以通过共享单车企业来管理车流,确保高峰时段过后及时清理过多的停放车辆。

广州塔虽然是许多外地游客来广州都会游览的景点,但更是本地居民日常通勤的重要节点。我希望广州塔区域的未来发展能够在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通勤便利。只有在观光与通勤之间找到平衡,广州塔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舒适和便利的空间。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此文作者为中附2018届初中毕业生,他授权林峻豪同学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