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学生丨青春织梦,学海泛舟
—2024年度学生之蔡奕滨同学
蔡奕滨,中考分数:758分,录取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三级长:祁军磊老师,初三班主任:杨婷婷老师。
个人自述
作为一名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学生,在学习上我力争上游,精益求精。同时我的兴趣爱好广泛:体育运动喜欢打羽毛球,跳绳;闲暇时间也喜欢看看番,玩玩游戏放松身心。正所谓劳逸结合,这些兴趣爱好是我缓解学习压力的最佳工具,它们与我的学习生活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我在中大附中度过的三年美好时光。
心得分享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并且主动总结归纳出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举几个例子,笔记是记在书上还是笔记本上?笔记该记些什么?怎么记?思维导图该怎么画??显然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而是取决于你更喜欢哪种。学习方法是为了方便自己学习,吸收知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学习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其加深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才是向榜样借鉴方法,好用就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感觉不大适合就切忌强套在自己身上,不然反而会本末倒置,为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文理科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我认为是这样的:文科考察的是你日常积累背诵程度和答题思路,理科则更多关注你临场对题目的理解和思维方式。
文科的卷子,它的出题思路比较固定,答题方法亦然,整张试卷怎么考大致都能料到,这几科大家很多时候扣分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不会背,或者说这次考的作文类型我没积累过。由此可见,这些科目花时间去背诵的收益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先来积累文科知识点。
对于数理化这些科目,单单靠刷题浅显地积累是不够的,更需要我们培养更深层的化归、探究思维。化归,就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一道压轴题拆开可能有好几个模型,将其拆分,逐一解决、梳理。先掌握了这些基本模型或者性质,再一步步地分解大题是理科很好用的手段。其次是探究思维,把题目的条件说明和答案思路建立联系,以此总结类似条件的应用方法,就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探究总结能力。
写给中附
毕业后才发觉这三年的时光,真像人们说的一样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初一的军训,初二的学农,初三百日誓师,还有每年的校运会等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老师的悉心教导,如今追忆,只得感慨万千,无限留恋,最后欲说还休了。
但人生历经波涛后仍要不停向前,是中附让我从一叶小舟成长为一艇坚韧的船舶,让我有这份自信去面对未来的风浪,去向未来扬起自强的船帆!
最后在这里祝各位zfer:愿诸君乘风破浪,以梦为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