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开放学生使用电梯的必要性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12班的彭宇阳。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开放学生使用电梯的必要性。
回望中大附中百年办学历程,从1938年师生徒步粤北、背着《辞海》翻越天井山的艰苦岁月,到今天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的优越环境,我们的校园设施在不断升级。这不?我们学校最近加建了电梯。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应是全体人员使用的公共设施。但有点遗憾,电梯开通使用后的头两周,师生都可以乘坐,我们学生很高兴,可是很快,学生就被限制使用了。这在师生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必要的界限。

没有电梯前,我偶尔看见这样的情况都会揪心:有同学脚骨折了单脚跳着上下楼,有同学拄着拐杖上下楼,有同学被家长或护工背着上下楼。现在电梯装好了,本来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为什么要分出老师和学生呢?其实,除了受伤上下楼不便的同学外,还有别的情况,比如同学因生病行动困难或不宜剧烈运动,同学搬移比较重的东西上下楼。当然,我相信学校会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比如任何老师都可以带、送他们进电梯。但是,以事先录入人脸信息来决定电梯使用,这些同学用起来就不方便啊。
确实,担心全面开放电梯会导致滥用有道理,但我们必须明确:设施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使用方式和管理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建议:首先,各班开展文明使用电梯教育;二是制定使用守则;三是设立优先使用规则:受伤同学、搬运重物者、特殊需求者享有优先权,但优先权操作起来不方便。
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责任意识和公民素养。简单禁止学生使用电梯,看似解决了管理难题,实则错失了宝贵的教育契机。在日本的一些中小学,电梯使用被纳入生活教育课程。学生们要学习如何礼让师长、照顾特殊群体、合理规划使用时间。这种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如我校校训所言“笃行”,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学会担当。
站在校史馆里,看着前辈们翻山越岭求学的照片,我心怀敬意;抚摸着教学楼光滑的电梯按钮,我是这样想的:先辈们艰苦奋斗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要我们刻意重复过去的艰辛。
电梯的钢缆每天升降数百次,就像我们求知的道路:既要传承“足履群山”的治学精神,也要善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这并非懈怠,而是以更高效的方式延续追求真理的热情。
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限制,而在于它如何智慧地化解发展中的矛盾。让我们以“博学”的胸怀接纳改变,用“审问”的精神完善制度,以“慎思”的态度落实管理,最终在“明辨笃行”中实现校园设施的优化升级。在此,我郑重倡议: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开放学生使用电梯权限。让设施真正惠及全体师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电梯不仅能运送师生穿梭于楼层之间,更能承载中大附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