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智教慧创 | 2025春季校园开放日教育盛宴
立夏初至,万物并秀。5月5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以“AI赋能 智教慧创”为主题,开启2025春季校园开放日活动。这一天,附中校园全方位向家长、学子及社会各界开放,通过多元课程、院士讲座、社团展演与科技互动等,展现“学科融合、智慧创新”的教育新生态。
篇章一 · 智融共生:跨学科课堂点亮思维火花
上午,我校推出了5节直播课、35节推荐课以及35节导师课,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打破知识边界、打造多元课堂,绽放师生风采。
1.《西游记》中的数学密码(语文·数学)
当经典名著遇上数学思维,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冒险就此展开!本节课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为背景,尝试在神话情境中展开跨学科学习。语文科锁玉和数学科徐子亮两位老师联袂授课,从神话故事中解码速度、时间与距离的数学奥秘,感受经典文学与逻辑思维的碰撞。


2.中附小菜园:解码生命与土地的对话(地理·生物)
地理科李鹏和生物课林佳两位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种什么、何时种、怎么种”,为校园实践奠定科学基础。《中附小菜园——解码生命与土地的对话》是以即将要建成的中附菜园为真实情境,通过“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和生物学跨学科思维模式,借助AI辅助更快获取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为后续中附小菜园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3.智绘丹顶鹤,与AI共创The story of the red-crowned crane(英语新技术)
本节课以“丹顶鹤女孩徐秀娟”为主题,通过阅读和口语训练,带领学生了解徐秀娟的奉献精神和环保理念。课程中,英语科陆国斌老师以“丹顶鹤女孩”徐秀娟为线索,结合语音转文字、虚拟角色互动,让英语学习兼具人文情怀与科技趣味。学生不仅能提升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还能在与虚拟角色的对话中培养创意思维和自信心。让科技与教育碰撞出火花,共同成长!
4.千年迁徙路,万里中华情(地理·历史)
地理科王妮老师和历史科胡玉立老师从“湖广填四川”等历史事件出发,分析人口迁移的自然与人文动因,感悟家国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学生将通过人口迁移路线,对比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环境特征,分析人口移动的“推力”与“拉力”,理解其对经济格局、文化交融和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

5.一“测”双雕:弹簧秤变密度计(数学·物理)
物理科姜立春和数学科孙悦两位老师通过趣味实验,引导学生用一次函数破解力学难题,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强大应用。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能巩固一次函数的知识,还能提升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物理学科的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本节课融合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导师引路,赋能个性成长
初一学生发展导师课程分为“兴趣特长”“学业提升”“学术发展”“精神引领”“生涯规划”五类,旨在扩展视野,提升素养,助力他们全面而又个性化地发展。导师课程采用选课走班制,在博学楼、慎思楼、审问楼、笃行楼各场室井然有序地开展,师生共同成为课程建设者,在多元化的课程实施中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课程筑基,赋能多元成长
我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了数学、英语、德语、日语、物理、武术、体育、音乐等拓展特色课程。数学、物理等学科拓展课程,通过逻辑训练与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英语、德语、日语多语种教学拓宽国际视野,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武术、体育课程以体能训练为基,融入团队协作与坚韧品格的塑造;音乐艺术教育激发审美创造力,助力情感表达与个性成长,让每名学生在丰富体验中绽放独特光彩。










篇章二 · 智航逐梦:院士领航科技强国之路
上午10:40,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领域权威专家黄维教授亲临我校,给我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来宾带来《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主题讲座。从极地科考到柔性电子前沿技术,黄院士将以亲身经历激励学子勇攀科学高峰,为初二拓展班学生开启一扇通向未来的科技之窗。
篇章三 · 慧演绽放:精品成果展演青春活力
下午14:30,操场及博学楼架空层变身创意舞台,30余个社团百花齐放。全校学生和慕名前来的众多家长及孩子们聚集在学校操场、广场和架空层等户外场所,与30个校园社团在紧锣密鼓中开展互动活动。










展示艺术之美
民乐《云宫迅音》空灵悠扬,舞蹈《莲鼓越歌行》翩若惊鸿,合唱《凤凰花开的路口》唱响青春记忆。




展出科技之光
化学实验及物理马德堡半球实验震撼全场,航空模型“云中之翼”划破长空。


展现文化之韵
影视配音、街舞社、溟漫社等社团通过互动展示,诠释多元校园文化。

篇章四 · 慧展未来:师生创意点亮校园角落
全天开放的教学成果展区,汇聚师生智慧结晶,讲学厅展览汇集了各个学科的优秀作品,如语文的手抄报、数学作业展、英语特色作业、物理桥梁模型、历史文物模型、劳动特色项目作品、德育作品、体育获奖作品等等,展现“在做中学”的实践魅力。在博学楼架空层与校道展出的科技节成果中,AI辅助项目、STEM跨学科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附中的校史陈列馆展览了师生的摄影主题作品和书法作品,传递中附人的精神传承。


立夏时节,共赴成长之约
在这里,学科壁垒消融,科技与人文共舞;在这里,社团活力迸发,创意与梦想齐飞;在这里,见证AI赋能下的教育创新,感受“智教慧创”的蓬勃生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点燃,是共创。在这个立夏,让我们以智慧为翼,共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