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主人与宠物:谁在驯化谁?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初二3班的陈慕杉。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主人与宠物:谁在驯化谁?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书桌前,你正试图专心地完成作业,然而桌上的小猫却顽皮地要趴在你的作业本上。当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你,不断打滚示好时,谁能忍住不摸一摸这毛茸茸的脑袋呢?这让我不禁思考:宠物与主人,到底谁在驯化谁?正如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说:“与猫相处时,你很快就会发现,不是你在允许它进入你的生活,而是它在慷慨地接纳你。”

根据《宠物行为学杂志》调查,猫主人能成功训练68%的猫咪学会使用猫砂盆,45%的猫咪能回应自己的名字。甚至还有些聪明的猫咪能完成更有挑战性的指令,比如,我家的猫咪胖达就能完成“击掌”和“握手”的指令,还会使用语音按键来表达它的诉求。宠物猫可以识别主人声音和情绪变化,这些都是猫咪被驯化的体现。猫咪可不总是“乖乖女”,有时它会跟你作对,比如选择性地回应一些它愿意配合的指令,对那些它不愿意配合的就装聋作哑或假装听不见——这倒是很像青春期的我们对待父母叮嘱的态度。
猫咪的叛逆就成功地把我们这些所谓的主人给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沦为被驯化的猫奴。比如为了能识别胖达的诉求,我给它准备了语言按键,语音按键里面录有不同的它对于我们的指令。自从它学会了利用语音按键,当它按下“倒冻干”的按钮,它便会立刻抬头瞪大着眼睛看我,然后立刻冲到饭碗旁边,含情脉脉地等待。被胖达这一串丝滑又可爱的行为逗笑后,我会立刻起身为它倒上几颗冻干奖励它。除了“倒冻干”,胖达还会使用“喝水”“玩”“吃饭”……好些个按键,每当它触碰到这些按键我就得起身为它提供服务。这难道不是我这“猫奴”被驯化的过程吗?
真正有趣的事藏在细节里。自从家里养了猫,我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的桌上总是摆着为她梳毛的梳子,半夜被趴在我肚皮上的“大毛球”唤醒成为常态,甚至买衣服都要先考虑衣服粘不粘猫毛。表面上我们挥舞着逗猫棒,端着猫粮碗,但实际上,宠物们早就用它们的方式在我们心上系上了一根看不见的绳子。
最深刻的驯化发生在无形中。自从家里养了猫,我们家便再也没插过艳丽、香味浓的花了(猫的嗅觉过于灵敏,浓烈刺激的味道就会对它的嗅觉造成伤害)。日本科学家发现,猫咪的呼噜声频率(25-150Hz)能促进人类骨骼生长,缓解焦虑症状。这种生理层面的影响证明,当我们在和猫咪相处的时光里,它们也在用特殊的方式治愈着我们。
最后我想说,人类与宠物的关系从来不是主宰与服从,而是两个生命之间的相互驯化,相互成就。我的小猫教会我的,远比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珍贵。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愿意为另一个生命改变自己。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