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吐槽”更有逻辑
作者:初二(10)班 余卓庭
发布日期:2025-06-02
近日,我校初二年级同学聆听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曹林老师题为《“对话”热驱动:让写作有话说,有逻辑》的讲座。

曹老师以幽默的语言风格开场,从日常“吐槽”切入,引导大家思考其与深层“批判”的区别。他指出,吐槽常流于表面且缺乏逻辑,而批判则需理性与论证。“对话”是连接两者的关键,能让表达有理有据。
曹老师深入剖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强调写作是观点的输出,更是论证的过程。他引用名言“只知其一,等于无知”,说明缺乏对话支撑的口号是空洞的。他举例:一位米粉店老板在歇业通知上自豪地写下“送孩子上清华大学”,简短朴实的文字因蕴含真挚情感而触动人心。曹老师指出,论述的关键在于“知其二”——不仅要会答,更要会问。提问能激发论证、思辨与共情,使文字真实可感,此即“对话”的核心,需长期培养。
在信息碎片化、文字易被轻视的时代,曹老师强调写作应避免浮于表面,需追求深度与逻辑,让文字经得起推敲与质疑(他称之为“奈思”与“奈撕”)。他建议写作需“热驱动”,即注入真情实感与独立思考,避免冰冷的事实堆砌和陈词滥调。开放、有思考的文章才有生命力。他提醒要警惕用华丽修辞掩盖逻辑漏洞或陷入“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式,“对话”式求真思考有助于筛选出情感真挚、逻辑清晰的好内容。
讲座为同学们理解写作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与思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