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我这样欣赏花样滑冰艺术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初三12班的朱玥宁。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这样欣赏花样滑冰艺术。
在观赏花样滑冰节目时,观众往往格外关注选手的动作,毕竟技术在这门体育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然而,深入探究我们便会发现,每一段冰上运动所蕴含的写真、写实、写意与写心实则是多元人文艺术的生动彰显。

花样滑冰的艺术性首先体现于选材背后的故事与表演艺术融合所引发的共鸣。以羽生结弦的代表作《与天共地》为例,它以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川中岛之战为叙事脉络,细腻演绎了名将上杉谦信从坚定到释怀的心境转变。首战过后,上杉与武田两方皆损失惨重。上杉谦信战后积极修整,安抚民心,练兵备战。这位战神在诗歌酒舞间,在刚强勇敢之外的柔情悄然流露,而后迎来与武田信玄的最终对决。坚守城池的决绝、交锋的激烈和战场的残酷构成故事的推进节奏。尽管他竭尽全力,最终败北于武田。战后的他陷入迷茫,尽显萧然。从壮怀激烈到怆然若失,上杉终于在天地间寻得内心的释怀,这种情感共鸣与天地同存。
《与天共地》问世时,羽生结弦已获“Greatest Of All Time”之誉,可在比赛中,却屡遭裁判压分。北京冬奥会决赛里,羽生结弦将“上杉谦信”这一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对于上杉谦信而言,他经历了战时的人心惶惶和世事无常,最终在天地间寻回本真;对羽生结弦来说,他始终坚守初心,追求自我突破,坦然笑看成败。不同的经历轨迹,却蕴含着同样的哲理,这种跨越古今的情感互通,正是冰上艺术《与天共地》深切打动人的地方。
其次是反差感所营造的独特艺术魅力。反差感并非矛盾,而是一种巧妙融合。《与天共地》配乐洋溢着战争的激昂与雄浑,选手却身着象征生灵万物的服装,意在传达战神守护众生的仁爱之心。刚勇与柔情并济,恰似“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所描绘的那般,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再者是文化自信在花样滑冰中的逐步彰显。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在欧美地区广泛传播。长期以来,世界大赛领奖台多被欧美选手占据。为契合裁判审美,亚洲选手过去常选用西方音乐。1998年冬奥会上,中国女单选手陈露以《梁祝》参赛并荣获季军,将中国民间经典爱情故事带上国际舞台。此后,《梁祝》《卧虎藏龙》等富含东方韵味的经典之作,成为众多华人及华裔选手的选择。
无论是潇洒写意,还是快意恩仇,花样滑冰的每一次演绎,都映射出表演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每位运动员独特的个人经历、高超的冰上技巧与创作者的思想完美融合,造就了花样滑冰艺术的千姿百态。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