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之于我

简介:卢翀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初中毕业生,高中就读于广东广雅中学,本科硕士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现就职于广州海事局。
我与我的初中老师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一天,我的语文老师阿梅给我发来一则主题为“我与中附”的征文启事。瞬间,记忆的闸门解锁,初中时往事的一桩桩、一件件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我思考了很久,一时之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不是因为没有东西可写,而是因为中大附中由内到外深深地塑造了我,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落笔。“中大附中之于我是什么?”回望十年的时间长廊,我试图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为这个问题做个小结。

(工作中的卢翀昊)
中附之于我,是播撒种子的园丁
在上初中之前,我并不算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潦潦草草做任务、慵慵懒懒磨洋工,只要完成作业就是“万事大吉”。此外,小时候的我调皮捣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被别人下了“再这样下去就完蛋了”的论断,让我爸妈十分忧心。
中附的老师们通过他们极强的专业能力、责任心和同理心深深改变了我。
在中附,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是以兴趣来引领的。阿梅老师给我们布置周记时,不会要求我们写所谓的考场作文,而是要我们记录自己在生活中有感触的事,每一条评语是她用心阅读过后产生的感想或共鸣,都是建议和鼓励,没有批评和指责。是她,让我感受到我的文字被尊重以至于我每写出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时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开心与畅快。
在中附,老师们的教学是以成才为目标而不拘泥于应试的内容。老方的课堂会带着我们做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解析各种生活现象的原理。有一次大课间准备上楼,我问了他一个关于分子能级轨道的高中化学知识。由于这个问题过于复杂,记得老方用脚在地上努力的比划着,试图让我听懂。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有没有听明白,但我从此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后的高中化学竞赛时获得奖项。
初三面对中考时,我因为成绩并不突出而时常焦虑,这时候我会在晚饭后的闲暇去找老方谈谈自己的苦闷。这时的他会给我倒一杯茶,还故意悠闲地把脚翘在办公台上,我们边喝茶边聊天,不知不觉我紧张的情绪悄然化解,朋友的信任油然而生。
中附的三年,老师们给我播种下了兴趣的种子,让我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努力的目标,在这里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高中阶段语文和化学一直是我的优势科目,从大学阶段选择化学相关专业,到硕士毕业选择进入体制内“写材料”,我始终怀揣着他们给的珍贵“种子”勇敢前行。
中附之于我,是孕育萌芽的雨露
我经常对别人讲:“中大附中就是素质教育。”它不仅培养了一大群“前六所高中”预备役选手,还培养了一群“大写的人”。
中附锻炼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仍记得当时每周课程表中都会有几节自习课,在自习课上我们自己预习、复习、做作业,根据前后左右桌同学的学科特长,我们还会进行讨论交流,一同进步。这种能力在日后自由度更大的高中、大学生涯中闪现出璀璨的光芒。
中附开拓了我胸怀天下的视野。一楼的剪报栏前经常能够看到严校长剪报、贴报的身影,虽然当时只会在饭后的零散时间简单地看两眼剪报,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在现在看来,这方小小的白板确实给我带来了“细微处成大德”的震撼。

(参加水火箭比赛)
中附让我有了全面发展的规划。初二时我参加了一次中附科技节的水火箭比赛,当时和队友兴致盎然地跑到超市购入两瓶大雪碧一饮而尽,每天放学后就在储物间捣鼓“中附重器”,虽然最后成绩窘迫,但是大大地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中附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及篮球赛、排球赛等体育比赛,在朋辈的引领和亲身的参与下,我感受到人生发展的多样性,意识到“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也是在那时,我知道自己不只想当一个考试的强者,而是要当自己人生的赢家。“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是当年教学楼下花坛里的绿植艺术字,同时也是中附最好的注脚,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持续深远地“润物细无声”。

(校运会上,前排左二是卢翀昊)

中附之于我,是滋养生长的阳光
走出中附之后,我总是对母校念念不忘,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人回想起心中就充满温暖、充满能量。记得应该是高三前的暑假,不想去高中人挤人的图书馆,听闻中附也开了自习室,就翻出往日的校服套在身上,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碰碰运气。没想到,门卫大爷看到我就亲切地说“我记得你啊,你回来看看啊。”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就乐呵呵地跑去帮我打开自习室的门。这只是中附人情味的一个缩影,一个会为毕业生敞开大门的学校能够更长久地滋养人心。


(参加篮球比赛)
每年开放日,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回中附看看,听听曾经的老师们讲课。每次我都会走到课室后面找一个空位置坐下,静静地听,然后和老师相视一笑。那一刻,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同时拥有了青春和对青春的回味。初中时不知道自己写的“心里暖暖的”是什么意思,这种感受在离开中附后具象化了——心里充满温情与力量。

(毕业后回校看望老师)
在人生每个重要的阶段,中附的经历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勇气和底气。虽然在整个初中阶段我的成绩进入全班前20的次数屈指可数,但那些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让我在高中有底气说出“我要考前十”,在大学有胆量说出“我想拿国奖”,在考公时有魄力说出“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第一,那为什么不是我呢”。中附如同阳光般一直滋养着我,我相信它也滋养着每一个毕业生。阳光让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外扩成长,而最里面的那一层一定是中附捏成的形状。
窗外,广州五月潮湿的风吹过十年的岁月仍旧不停歇,轻抚着一轮又一轮的绿意盎然。昔日的小树茁壮成长,也将成为这美好春天图景的靓丽点缀,为脚下的土地辟出一片青春的绿荫。
2025年5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