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几点建议——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学弟学妹们
作者:欧阳君玮,中大附中2022届初中毕业,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考将至,作为“过来人”,也是刚刚经历考完高考的毕业生,我就自己的经历与看法向同学们和老师们提几点小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同学们说的话
我认为在中考前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为自己鼓气,摆脱焦虑和内耗。同学们可以这样想:
首先,我是中附的学生。放眼全广州,中附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也是各大高中最青睐的一批学生。所以不用过度紧张,只需要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中考最后的冲刺。
其次,志愿已经填完了,焦虑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要调整心态,想着“能挣一分是一分”。也许用来自责、内耗的时间足以完成一次文言知识或英语语法的回顾了。当你感到空虚无聊的时候容易引发焦虑情绪,在这时可以找些简单有趣的复习任务“填满”自己,比如写一下简单的单词填空,做一些优势学科的题目,找回自信,让自己“无暇他顾”,便可以把焦虑、紧张拒之门外。
当然,具体到当下的学习生活中,我想分享我认为重要的几点:
第一是生活方面(一定不要忽视,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在中考前两周的时间内都坚持早睡早起,比如22:30上床,6:45起床,不熬夜学习,也不要大清早就埋头苦读。充足的睡眠可以为第二天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熬夜会让人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反而会错过最重要的知识,得不偿失。
还有就是补充营养,不要为了挤出看书的时间而牺牲自己的一日三餐。特别是中考之前要多吃点饭,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比如鸡蛋、牛肉)补充优质蛋白,这样才有体力抗住一天的学习或考试强度。可以适当运动(慢跑等),但不要打篮球,踢足球,一定要避免中考前受伤。
第二在学习方面。
一是到了临考冲刺的时候就不要“广撒网”地去看所有的知识点,而要注重“提分点”。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我每个学科最薄弱的板块在哪里?如果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吗?如果来不及,我是选择放弃还是补一部分?我的优势板块在哪里?优势板块是否能够达到“该拿的分一分不落”的水准?如果不行,怎么提高做题速度和熟练度?像这样子问自己,摸清自己状况,才不会眼高手低或者妄自菲薄,才能以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二是建议摸清自己目前水平,设立一个合理的中考目标——每一科要考多少分?总分是多少?扣的分是在哪里扣?哪些地方可以加分?然后,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并且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这个分数。以我自己为例,我给自己定的中考目标分是768分,并具体分配给了每个科目,最后考出来虽然有些科目发挥好,有些科目有失误,但总分恰好是768。目标可以激励我们前进。
正如当年我的班主任龙庆芳老师所说“课堂才是主战场”,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避免上课时开小差。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将一个个知识点逐一击破,会非常有参与感、成就感。况且,课堂上效率相对较高,如果上课走神,下课只能自己再补回来,而自己看书效率大多会降低,这对于多数同学而言都是得不偿失的。
在心态调整方面,我借鉴高三时所听中山大学穆岩教授的讲座和我自己从学长处获得的经验来说。面对中考,我们会感到紧张,比如考前一晚睡不着或者觉得自己睡晚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晚睡不是绝对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状态!因为在考场发答题卡、试卷的时候,我们会随之感到特别亢奋,并不会感到困倦,因此,如何让紧张、亢奋的心平静下来才是重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心情平静?1.尝试“腹式呼吸法”。即呼吸一次约10-15秒,吸入约500毫升空气,可以简单理解为进行长、久、深的呼吸。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空气似乎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如此反复进行3-4次,有助于心情平静。2.尝试“回到当下”。如把题目重新一个字一个字读一遍,全神贯注,在不知不觉间就能平静下来,忘记这是“中考”,而把自己放在模拟考的心境中。
欧阳君玮在和学弟学妹们交流
对老师说的话
中附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想对老师们提的建议。但作为高三从书山卷海里面走过来的人,还是建议老师们更多地以“引导”为主,强调同学们在最后的时间内查漏补缺,自我“摸底”,自主学习。很多高中到了高三临考阶段会让同学们自习1—2周,自主查缺补漏。对于初中同学可能并不那么适用(毕竟还小),但我还是可以建议老师们提倡同学们制定自我专属复习计划,并与老师们的复习计划相得益彰,减少“输入”,强调“输出”。并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情况下,让同学们花更多时间在仍能提分的科目上,对于有些作业可以选择性地完成。
祝学弟学妹们中考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