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我对语言学习与文化的理解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三3班的何天歆。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的理解。

今年暑假,我校三十几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参加了德国研学活动。在游览各大景点时,我脑子里时常冒出“一定要更努力学好德语”的念头,这让我回想起自己从小学以来的语言学习经历。虽然我算不上赵元任先生那样的语言天才,但在父母与老师的督促下,语言成绩一直不错。即使学业压力不小,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始终未减。进入初中后,除了参加学校的德语拓展课和特色语言活动,我还在课外借助学习软件加强德语,周末也参加英语辩论比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上学期,我以满分通过了歌德学院德语A1等级考试。这次研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语言兴趣的源头——很快我便发现,这一切与语言背后的文化密不可分。
几乎所有的自然语言,其表意方式和语法结构都根植于原生的文化氛围。以德语为例,德国和奥地利等德语国家给人第一印象是极致的严谨。德语的词性、动词变位、名词形容词变格等语法难点,真是一丝不苟,不容差错。此次德国之行让我真切感受到德语的严谨,尤其在教育体系与社会职业制度中。
德国学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如准时到课、备齐材料,每项不足都会清晰记录并计入评分,没有任何漏洞可钻。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堪称德国工业强大的基石,细致的专业培养与实习为工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德语表达情绪和需求非常直白,这也源于文化。起初,我在与当地人交流和寄宿家庭相处时,对他们的直接有些不适应,但在理解文化差异后,我也学会了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这种直白也影响了德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在参观历史景点时,我感受到他们谈论历史时不掩饰,不评判,只是纯粹地记录,让后代了解全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一名德语音乐剧爱好者,同好们常常调侃歌词中频繁出现的Schatten、dunkel、Zeit、allein(阴影、黑暗、时间、孤独)。我想,正如德语区常出哲学家,也许正是被这种极度严谨的语言“逼”出了思考的习惯——唯有哲学可解深忧。
正是这些德语独特而迷人的特质让我对学习德语情有独钟。我渴望了解文字背后的那个民族和其精神,我希望读懂每一部德语名著,听懂每一句歌词的愿望。
其实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如此,我们的母语中文也不例外。文化中最吸引你的那部分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一部剧,它会引领你,点燃你的兴趣之灯,支撑你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的一句话:“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愿大家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探索所爱,抵达那些你终会了解的世界。谢谢大家!